您的位置 首页 > 减肥知识

为什么减肥会不断地反弹?当你减肥撑不下去时,记住这10条

有过减肥经历的朋友们都知道,减肥开始后时间越长,保持成果的难度越大。

当失败N次的减肥计划第N+1次重启,大家总会发出灵魂拷问:

减肥后反弹真的是大概率事件吗?到底怎么减肥才不容易反弹?

机智的我们还真找到了相关研究。

比如2001年一项发布在《美国临床营养杂志》、盘点了29项长期减肥研究的荟萃分析发现,好不容易减下去的体重,在减肥2年后就会反弹50%以上;5年后会反弹80%以上。比如你今年减了20斤,如果不加以控制,2年后就会长回去10斤,5年后就长回了16斤以上……

图片来源:123RF

2018年,美国国家糖尿病、消化和肾脏疾病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Diabetes and Digestive Kidney Diseases)的凯文·霍尔(Kevin Hall)博士作为主要作者,在《北美医疗诊所》(Medical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上发表的一篇综述里总结道,导致减肥反弹的因素很多,生物、行为和环境因素都影响着长期的体重管理。

虽然减肥后反弹难以避免,而且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但我们仍然可以做一些行为和生活方式调整,而且从减肥期间就要开始,这样后期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反弹。

好消息是,我们找到了两个和“减少反弹饮食法”相关的研究,男版女版都有!这两项研究都给出了减肥食谱示例。其中一项的参与者是20-45岁的女性,另一项则是平均年龄为36岁的男性。

减肥后怎么做,才能减少体重反弹?

减肥后偶尔吃大餐,怎么吃能少长肥肉、保住肌肉?

导致减肥后反弹的因素有哪些?


1.“催人肥”的环境因素

食物的诱惑和缺乏运动,堪称减肥路上的头号大敌。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自己做饭的人越来越少。和新鲜食物相比,热量高但健康程度低的加工食品、快餐随随便便就能买到,吃起来也更方便。还有节假日的美食诱惑,如果每逢佳节只胖三斤,已经谢天谢地了。

再加上久坐不动、开车出行的生活习惯,以及扫地机器人等智能家电的普及,人们走路、上下楼梯、骑车、做家务等日常活动的时间都明显少了。

总之,饮食和运动习惯的改变,导致人们每天的能量摄入增加、而活动量还在减少。

即使一段时间减肥成功了,大部分人很难长期避免这些环境因素的干扰,最后减掉的体重还得反弹回去。

2.长期节食和大量运动,导致基础代谢减少

不少人有这样的经历:减肥初期体重快速减轻,几个月后停滞不前、来到传说中的“平台期”,然后就逐渐反弹了。这是因为,体重减轻后,身体的基础代谢也会降低。

· 科普时间 ·

减肥的本质是能量摄入<能量消耗,而人体的能量消耗主要包括3个途径:

  • 基础代谢:人体维持生命的所有器官正常运转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即静息消耗,哪怕清醒地躺着一动不动也会消耗的能量),占人体总能量消耗的60%~70%,和体重大小、肌肉量正相关;

  • 身体活动:占总能量消耗的15%~30%;

  • 食物热效应:由于进食而引起能量消耗增加的现象,占10%。

2016年,前文提到的凯文·霍尔博士及其团队,对参加过某减重节目的真人秀选手进行了为期6年的随访。

在节目中,通过节食和非常激烈的运动,每人至少减掉了50磅(约22.7 kg),其中一对夫妇减掉了200多磅。但后续随访发现,他们又平均反弹了大约三分之二的体重,少数人比刚上节目时还要重。

更让人失望的是,研究人员发现,节目结束6年后,这些选手的基础代谢率明显降低了——和变瘦后同等身材的其他人相比,静息代谢率远低于预期。和研究人员用模型预测的结果相比,大多数选手每天燃烧的热量至少比预期的少了400 kcal。

虽然“减肥让基础代谢率下降”已是公认的事实,但霍尔博士和同事们没想到的是,这个“副作用”竟会持续这么长时间,影响这么大。

但同时研究人员也发现,对一部分人来说,基础代谢变慢不见得是坏事——减肥6年后测出新陈代谢率最低的那群参赛者,恰恰是保持身材最成功的。正因为他们坚持进行大量、持续的运动,才能长期保持较低的体重。

而长期大量运动,也长期带来了大量额外的能量消耗,作为补偿,身体只好大幅降低基础代谢,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持能量平衡。

2022年,霍尔博士发表在《肥胖》(Obesity)杂志的一篇观点性文章指出,这可能是一种“代偿性代谢适应”。而在较低水平体力活动的减肥干预措施中,则没有观察到类似的代谢适应现象。

▲体力活动能耗增幅越大、基础代谢能耗适应性降低的幅度也越大。图片来源:参考资料[5]

有人推测,这可能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当身体发现你天天“挨饿”还“剧烈运动”,就会把能量省着用,怕你耗能过多,“万一遇到饥荒寒潮,饿死冻死了怎么办”?

虽然我们不再动不动面临生存危机,但存在于人类祖先记忆中的东西,已经被深深刻进了“身体密码”里。

既然长期运动的能耗会被身体“补回来”,为什么还能有效维持体重呢?霍尔推测,这可能是体力活动会影响食欲的反馈信号。

3.减肥后瘦素分泌减少等内分泌变化,导致食欲增加

多项研究发现,减肥期间吃得少了,内分泌系统也会代偿性适应,让瘦素、胆囊收缩素和生长素释放肽等激素分泌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饱腹感降低、饥饿感和食欲增加、能量消耗降低、消化道消化吸收能力加强,脂肪等高热量成分的存储效率提高,这些都不利于体重的长期维持。

据估计,每减轻1 kg体重,每天的能量消耗会减少约20-30 kcal;与此同时食欲代偿性增加,会导致每天摄入的能量比减肥前还多了约100 kcal。

2011年发布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一项研究招募了50名没有糖尿病的超重或肥胖患者,参加为期10周的减肥计划(极低能量饮食)。结果发现:

  • 减肥期间参与者的平均空腹血浆瘦素水平下降了64.5%;

  • 第10周时,饥饿感和食欲明显比减肥开始前更强;

  • 而且减肥结束一年后(第62周),这些影响也没有恢复到减肥之前,饱腹感甚至比第10周时还要低;即使体重已经开始反弹了,这些变化依然在持续。

所以肥胖人群之所以复胖率高,是具有很强的遗传和生理基础的,不仅仅是因为减肥后“重蹈覆辙放飞自我”,而是身体本能在抵抗“少吃”这件事。

还有一种理论认为,成年人的身体有一个体重“设定点”,当体重和设定点出现偏差时,代谢稳态机制就会想方设法进行调节,让体重恢复原来的设定点。

有人会问:“那是不是可以反向操作,多吃也不怕了?反正吃胖了,身体还会慢慢让体重降回去?”

这么想就错了。持续暴饮暴食会迫使体重设定点向上,以后代谢稳态机制又会努力维持住新的设定点,更难降下来。

在物质稀缺的时代,这种机制可以保护瘦子不饿死,但在物质丰富、体力需求下降的今天,却成了胖人减肥的“死对头”。

减肥后即使反弹了,也比一直不减肥更健康


对于大多数节食减肥人群来说,减肥后总会有或多或少的体重反弹,这是难以避免的。

但即使是这样,减肥依然对身体有长期的益处。

2018年,一项发表在《肥胖》(Obesity)杂志的啮齿类动物研究中,研究人员将552只肥胖小鼠随机分为4组:

  • 第1组随意吃高脂饮食并保持肥胖;

  • 第2、3组分别进行适度热量限制和更极端的热量限制,并稳定在正常中等体重;

  • 第4组则进行多轮限制饮食和随意喂养,经历了“减肥、反弹、再减肥、再反弹”的循环。

结果发现:

  • 一直保持肥胖的第1组小鼠,死亡率明显增加(平均只活了21.2个月);

  • 一直保持最极端热量限制和正常体重的第3组小鼠,平均寿命是26.0个月;

  • 更令人惊讶的是,即便是“不断减肥又反弹”的第4组小鼠,也比一直肥胖的第1组更长寿:它们的平均寿命是23.8个月,与长期保持适度热量限制的第2组小鼠(24.4个月)大致相同。

所以至少对小鼠来说,即使多次减肥又反弹了,也可能不会抵消节食减肥的所有好处。

减肥后如何长期保持、减少反弹?记住10个“绝招”


1.长期坚持9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2018年一篇发表在《柳叶刀·糖尿病和微生物学》(Lancet Diabetes and Endocrinology)的评论文章提到,美国国家体重控制登记处调查了体重减轻至少10%的参与者,发现减肥后5年内避免体重反弹和以下4个因素有关:

  • 低脂饮食(脂肪供能占每天摄入总能量的25%);

  • 定期进行体力活动(相当于每天1小时中等强度的运动)

  • 更严格的饮食模式(在工作日和周末保持一致);

  • 自我体重监测

此外多项研究发现,与减肥后长期维持体重有关的行为还包括这5条:

  • 全天少吃多餐;

  • 坚持吃早餐;

  • 尽可能在家吃自家做的饭(而不是去外面吃或点外卖);

  • 减少屏幕使用时间;

  • 选择控制份量的餐食或代餐等。

这里尤其要补充一句,很多人说“吃比动更重要”——的确,改变饮食习惯并长期坚持,是成功减肥和维持体重的关键。

运动则不同,虽然它在减肥期间发挥的作用可能没那么大,但减肥后想要维持成果,坚持运动就非常重要了。

2.高蛋白饮食法或许有帮助

还有人会问,在众多减肥饮食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三大营养素的配比有多种类型,该选哪个呢?

一项关于长期减肥研究的荟萃分析表明,低脂饮食的减肥效果比低碳饮食略差,但平均差异太小,没有临床意义。

还有一项综述分析了11项维持体重的研究发现:

  • 连续能量限制和间歇性能量限制维持体重的作用相当,和低碳水、低脂肪还是低血糖反应饮食无关,和供能食物是固体还是液体也无关;

  • 如果在能量限制饮食中添加蛋白质,或采取“一天随便吃、一天完全不吃”的零卡隔日禁食法,参与者的依从性会更好,维持体重效果也就更好。

觉得隔日禁食有点痛苦?那么减肥防反弹这事,还得靠蛋白质。

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相比,蛋白质更容易增加饱腹感,消化过程中还会产热、带来更多食物的热效应,增加了整体能量消耗的可能性。

有多项研究发现:

  • 在能量限制饮食中增加蛋白质,在减肥期间可能保住肌肉质量(也就是瘦体重),对静息代谢也有部分积极作用;

  • 减肥后继续保持高蛋白饮食法,也能减少体重反弹,尤其是整体饮食升糖指数较低(比如多吃粗粮和蔬菜肉类、少吃易消化的精米白面)的情况下。

具体要增加多少蛋白质呢?

2009年,一项发表在《营养学杂志》(The Journal of nutrition)的研究纳入了130名参与者,比较了短期体重减轻(4个月)后通过两种饮食法对于长期维持体重的效果,发现与传统的碳水为主+普通蛋白质能量限制饮食(每日蛋白质0.8 g/kg、碳水>220 g)相比,高蛋白+低碳水能量限制饮食(每日蛋白质1.6 g/kg、碳水<170 g):

  • 在减肥开始第4个月时,参与者的平均脂肪重量多22%,体重减轻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高蛋白vs普通蛋白= -8.2 kg vs -7.0 kg);

  • 在第12个月时,高蛋白组有更多的参与者完成了研究,身体成分有了更大的改善。虽然体重减轻同样没有显著差异(-10.4 kg vs -8.4 kg),但如果以“减重>10%”作为依从性高的标准,则高蛋白组有更多参与者达标(31% vs 21%),他们减掉了更多的体重(-16.5 kg vs -12.3 kg)和脂肪质量(-11.7 kg vs -7.9 kg)。

也就是说,减肥期间如果比平时多吃一倍的蛋白质、同时少吃点碳水(每日蛋白质1.6 g/kg、碳水<170 g),对于整体减重、减掉更多脂肪和长期维持防反弹都是更有好处的。

2010年,欧洲一项代号为“Diogenes”、纳入了891个家庭的饮食干预研究发现:

  • 和低蛋白饮食组相比,高蛋白饮食组的参与者体重少反弹了0.93 kg;

  • 和高血糖指数饮食组相比,低血糖指数饮食组参与者的体重少反弹了0.95 kg。

这同样表明,高蛋白+适度碳水的饮食更有利于实现长期维持体重、减少反弹。

减少反弹的高蛋白饮食减肥法到底怎么吃,有食谱吗?

高蛋白饮食减肥法对健康有没有影响?

减肥后如果偶尔吃大餐,怎么吃才能少长肥肉、保住肌肉?

《学术经纬》团队已经从多项研究中找到了答案,其中两项研究还贴心地给出了减肥食谱示例,男版和女版都有!

参考资料

[1] Hall, K. D., & Kahan, S. (2018). Maintenance of lost weight and long-term management of obesity. Medical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102(1), 183-197. doi: 10.1016/j.mcna.2017.08.012

[2]Data from Anderson JW, Konz EC, Frederich RC, et al. Long-term weight-loss maintenance: a meta-analysis of US studies. Am J Clin Nutr 2001;74(5):579–584. DOI: 10.1093/ajcn/74.5.579

[3] Engber, D. (2019). Unexpected clues emerge about why diets fail. Nature Medicine, 25(11), 1632-1639. doi: 10.1038/s41591-019-0632-y.

[4] Lean, M., & Hankey, C. (2018). Keeping it off: the challenge of weight-loss maintenance. Lancet Diabetes and Endocrinology, 6(9), 681-683.https://doi.org/10.1016/S2213-8587(17):30405-9

[5] Hall, K. D. (2022). Energy compensation and metabolic adaptation:“The Biggest Loser” study reinterpreted. Obesity, 30(1), 11-13. https://doi.org/10.1002/oby.23308

[6] Sumithran, P., Prendergast, L. A., Delbridge, E., Purcell, K., Shulkes, A., Kriketos, A., & Proietto, J. (2011). Long-term persistence of hormonal adaptations to weight los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65(17), 1597-1604. DOI: 10.1056/NEJMoa1105816

[7] Smith Jr, D. L., Yang, Y., Nagy, T. R., Patki, A., Vasselli, J. R., Zhang, Y., ... & Allison, D. B. (2018). Weight cycling increases longevity compared with sustained obesity in mice. Obesity, 26(11), 1733-1739. https://doi.org/10.1002/oby.22290

[8]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2020).肥胖症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DOI:10.3760/cma.j.issn.1671-7368.2020.02.002.

[9] Rachel Nicoll (2017) Reversal of Obesity: The Quest for the Optimum Dietary Regim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trition - 2(3):24-63.https://doi.org/10.14302/issn.2379-7835.ijn-17-1548

[10] Layman, D. K., Evans, E., Baum, J. I., Seyler, J., Erickson, D. J., & Boileau, R. A. (2005). Dietary protein and exercise have additive effects on body composition during weight loss in adult women.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135(8), 1903-1910. DOI:10.1093/jn/135.8.1903

[11] Layman, D. K., Evans, E. M., Erickson, D., Seyler, J., Weber, J., Bagshaw, D. & Kris-Etherton, P. (2009). A moderate-protein diet produces sustained weight loss and long-term changes in body composition and blood lipids in obese adults.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139(3), 514-521. DOI:10.3945/jn.108.099440

[12] Larsen, T. M., Dalskov, S., Van Baak, M., Jebb, S., Kafatos, A., Pfeiffer, A., ... & Astrup, A. (2010). The Diet, Obesity and Genes (Diogenes) Dietary Study in eight European countries–a comprehensive design for long‐term intervention. Obesity reviews, 11(1), 76-91. https://doi.org/10.1111/j.1467-789X.2009.00603.x

[13] Johnstone, A. M. (2012). Safety and efficacy of high-protein diets for weight loss. Proceedings of the Nutrition Society, 71(2), 339-349.https://doi.org/10.1017/S0029665112000122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模板演示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6363号-22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