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中医一词解
”醫”的本义是治病的人。么,中医的本义是什么?何时开始叫这个名字的?中医一词又是何时出现的呢?
“中医”首见于《〈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一书中,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那么,这个古文“中医”是什么意思呢?一般有两个解释,其一为符合医理,其二为中等水平的医生。这主要是因为对“中”字的不同理解的导致的。现行《医古文》教材释之为:“有病与其被庸医误治,不如不治,反而常能符合医理”;而把“中医”解释为等级含义,这源于孙思邈(唐代)《千金方》中所说:“古之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上医听声,中医察色,下医诊脉;上医治未病,中医医欲病,下医医已病”。也就是说,孙思邈所言之中医,不同于班固所说的中医。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的朱建平教授认为,由英国传教医师合信(Benjamin Hobson,1816—1873年) 与江苏秀才管嗣复共同编译而成的,于1857年(咸丰七年)由上海仁济医馆出版的《西医略论》,是第一部以“西医”命名的医学著作,同时也是目前发现最早使用“中医”一词指称中国固有医学的文献。该书记载:“后附锯割手足等图,系西国习用之法,不得不载;恐中医一时未能仿行,姑不详论。”这里的“中医”指与西医生相对的中医生。
“中药”一词解
“藥”的本义是“治病之草”。那么,中药的本义是什么?何时开始叫这个名字的?中药一词又是何时出现的呢?。
“中药”一词,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中,曰:“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虚羸者,本中经”。此处“中药”是一种药物分类术语,是相对“上药”和“下药”而言的,专指无毒或有毒,既能补虚又能祛邪的中品药物。
近代名医张锡纯,在1918年开始分期出版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明确提出了“中药”与“西药”的概念及其二者差异。云:“盖西医用药在局部,是重在病之标也;中医用药求原因,是重在病之本也。究之标本原宜兼顾,若遇难治之证,以西药治其标,以中药治其本,则奏效必捷,而临证亦确有把握矣”。这是目前已知的最早记载新中药一词的文献。
中药一词的广泛应用始于1950年。
总之,中医、中药两个词语,出现的都比较早,但随着社会以及医药事业的发展,其概念的内涵或外延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需要强调的是,中医、中药两词中的“中”字,不能狭义的理解为“中国”这个地域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指出中医药,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是反映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独特理论及技术方法的医药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