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减肥知识

十二时辰顺应自然节律来养生

在四季更迭中,阳气有着生、长、收、藏的变化过程。春季生机萌发,夏季充满活力,秋季收获成果,冬季万物归宁,如此周而复始,阴阳和合,生生不息。人的生活节奏应当顺应四季节气的变化规律,才能避免引发相关疾病。

实际上,一天是一年的全息缩影,“一天分四季”是一套合乎自然规律的生活规划和时间管理原则。一天有12时辰、24小时,分别对应一年的12月份、24节气。一天的早晨、中午、傍晚、子夜四个时段,同样存在类似一年四季生、长、收、藏的变化规律。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说:“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具体而言,每天3点到9点,清晨阳生,为“春季”;9点到15点,日中阳盛,为“夏季”;15点到21点,日入阳收,为“秋季”;21点到3点,夜半阳藏,为“冬季”。懂得“一日四季”的道理,就可以把握一天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节律。

《素问·金匮真言论》云:“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自然界的阴阳之气按照这样的规律消长变化,于人亦然。

此外,中医学有子午流注理论,指每日12个时辰对应人体12条经脉的盛衰开合。一天中以“子午”二时最关键,故以“子午”代指12时辰;“流注”指气血环环相扣、首尾相衔、循环有序地流动灌注全身。依此规律,在某一时辰针对相应的经络穴道进行调理,对养生治病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具体谈谈如何仿效四季变化的特点,依据子午流注理论来规划一日的生活。

01、晨起如春(3点~9点)

早晨犹如阳气开始生发的春季,其养生要点与春时相似。经过一夜休眠,人体就像经过漫漫长冬的蛰伏,需要逐渐加强运动以激发活力,与春季养阳同感互应。

经过“冬”的消耗,人体阳气不足,难以抵御风寒,故宜“春捂”,以助阳气生发。这意味着,清晨应注重保暖。

晨为春,春主动,肝应之,肝主筋脉,晨练有利筋脉条达。清晨阳气方生,适合轻松活动,不可过劳伤神。日出之前,地道浊阴之气上行,对人有害。此时可以做家务、看书、写作,待天亮再外出锻炼。上午阳气方长,适合劳作,也适合训练创造力。

有研究发现,起居习惯与太阳升降同步者,抗压能力好,不易患病,身心更加健康。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起谋划、做事,全天都会很充实。

寅时(3:00~5:00)对应肺经

宜宣清降浊

凌晨3点相当于一天的立春,天地在此际复苏,人体随之渐醒。尽管日光未现,但是天地之气已阳盛阴衰,生气既出,便可早起。寅时醒后,无须勉强再睡,否则可能越睡越乏,故昔贤常于此时闻鸡起舞。寅时肺经当令,是养肺的大好时机。《素问》讲“肺朝百脉”,是指肺将肝在丑时更新的血液输送全身百脉,以迎接新一天的到来。这使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切忌悲怒,以免损肺伤肝。素有呼吸系统疾病者这时易咳嗽,可根据体质适量喝温开水以祛肺燥。此际人体需要吸入充足的氧气,宜吐故纳新,做深呼吸。

5点对应惊蛰,“蛰”为潜伏之意。每年惊蛰一至,冬眠的生物就开始苏醒。清晨的“惊蛰”时分,人体筋脉气血涌动,有人会浑身酸痛,起床活动有助缓解。这时贪睡赖床会使阳气郁积于下,不能由命门向上升发,气脉郁结,不通则痛。所以,春夏秋三季早起可在3~5点之间,这是将人体阳气发动起来的最佳时机,能促使肺之清气宣发,浊气肃降,也可提高一天的工作效率。

卯时(5:00~7:00)对应大肠

宜清肠排毒

卯时是大肠经“值班”的时间,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新鲜气血输布全身后,随即促使大肠进入活跃状态,以便吸收完食物剩余养分,排出一天代谢积攒的渣滓。此时若不起床,大肠得不到充分活动,便无法完成排浊功能,对健康产生危害。6点对应春分,阳气若受抑制,精气神就难以焕发,令人萎靡不振。所以,建议大家养成早起的习惯,即使在冬天,起床时间也不宜晚于日出。

辰时(7:00~9:00)对应胃经

宜早餐进补

辰时胃苏醒过来,它等候了整整一晚,早已准备好全力消化。如久不进食,胃酸会腐蚀胃黏膜,造成消化系统疾病;如暴饮暴食,则会增加脾胃负担,并耗损、压抑阳气的生发。因此早餐一定要营养均衡全面,坚决避免早餐马虎、中餐对付、晚餐大吃大喝等对健康不负责任的行为。

节假日时有人会睡至晌午,在此龙腾之象的时辰仍未起床,如同没有经历春天的萌动。无春就无夏,无动便无生,晚睡晚起会使体内缺少阳气支持而气血不畅。天醒而人睡,犹如人与天地展开“拉锯战”,人力又岂能胜自然之力,故容易出现浑身酸懒无力等不适症状。

02、午间如夏(9点~15点)

中午前后的6个小时在一天中恰似阳气奔放的夏日,人体机能多处于兴奋状态,适合展现自己的活力、热情,用饱满的精神和沉稳的心态,把梦想付诸实践。正午相应于一年中的夏至,是阳气盛极转衰之时。因此,午饭后人容易感觉困倦,不宜连续劳作。12点前后午休半小时左右,可为下午的工作积蓄能量。午后阳气渐弱,神气易乏,可增加体力劳动,减少脑力损耗。

巳时(9:00~11:00)对应脾经

宜消化吸收

巳时又名隅中、日禺,此时脾经当令。脾为气血化生之源,是消化、吸收的总调度。这时脾运化吸收的能力最佳,若还没进餐,则气血乏源,损脾伤胃,易患中气下陷诸疾。脾又主统血,其华在唇,脾胃系统好,血质就好,嘴唇红润,否则暗淡或发紫,这是推测脾经运化功能是否正常的标志之一。

午时(11:00~13:00)对应心经

宜小憩养心

午时心经当令。正午小睡片刻颇益于保养心神,推动血液循环,还能起到补火生土、有助消化的作用。此时务必使心绪宁静,适当休息。午睡不宜超1小时,否则易夺觉,引起夜间失眠。午睡起床后要适量活动,以唤醒和疏通周身气血。

未时(13:00~15:00)对应小肠经

宜分清泌浊

未时小肠经当班。小肠主分清泌浊,使水液归膀胱,糟粕入大肠,精华输进脾,并对营养进行调整和吸收。故午餐应在13点前吃完,才能把营养充分吸收。不然,食物再好也会因未被有效利用而浪费,甚至成为身体的负担。佛教有“过午不食”的戒律,是指从正午一直到次日黎明不吃食物。这能让肠胃得到充分休息,身心轻安,易入静定,以便有更充裕的时间和清净的空间修炼悟道。

03、暮时如秋(15点~21点)

太阳西下,气温遂降,阳气由“长”转为“收”,犹如收获劳动成果的秋天。此时应将白天的工作收尾,调整身心,冷静反思,当天行为是否得宜,怎样做会更妥当,这会让人日有所进。当把一天的生命活力充分释放后,那种尽力付出后收获的满足和喜悦,常难以言喻。日暮阴气渐长,晚餐宜清淡,不宜饱食而睡,可适当做些休整活动以助安眠。

申时(15:00~17:00)对应膀胱经

宜利水清瘀

申时是从头到脚通贯全身的膀胱经当令。这段时间人的记忆力和判断力皆佳,是工作、学习的第二黄金时段,故古人云“朝授业,夕习复”。申时体温较高,阴虚者尤为突出。此时可多运动,喝下午茶,以促进体内津液循环,排泄出小肠过滤后的代谢产物。

酉时(17:00~19:00)对应肾经

宜固本培元

酉时肾经最旺。太阳落山,预示即将进入一天中的秋冬之交,对应收获粮食并贮藏入库的季节。人体的“粮食”指气血,“库藏”指肾经。肾为先天之本,寿夭之根,藏五脏六腑之精。酉时气血流注肾经,所以傍晚是人体贮藏一日所纳精华、调养肾脏、固本培元的佳期。中医所谓的肾,不仅是西医解剖学中的肾脏,还涵括泌尿、生殖等系统的功能,是人生命的根本。如果肾气亏损,就容易生病衰老。

戌时(19:00~21:00)对应心包经

宜安逸保心

戌时阴气正盛,阳气将尽,是气血流注心包经的时段。心为君主之官,由心包护驾,代君受邪和行令。若心包防护不当,导致邪入侵心,则极其危险。心脑血管病和心理疾病皆属心包经管辖,所以相关疾病患者可借心包经正旺之时,按摩相关经穴。心又主喜乐,此时宜休闲娱乐,漫步聊天,愉悦身心,并创造安然入眠的条件,避免剧烈运动。

04、夜晚如冬(21点~3点)

21点到3点具有冬天闭藏的特点。入夜阴气渐盛,阳气由收转藏。21点后不宜外出锻炼,尤其是冬季,阳气收敛入里,暴露在寒夜肃杀之气中有害健康。子夜阴极转阳,即《易经》所谓“潜龙勿用”之际,是睡眠良辰。此前应及早入眠,以养精蓄锐。至凌晨,阴气始衰,阳气方萌。

现代人夜生活丰富,熬夜者易损阳伤阴,亦有剧烈运动大汗淋漓者,易导致津液外出,与自然规律相悖,均有损身体健康。

亥时(21:00~23:00)对应三焦经

宜调和百脉

亥时当令的三焦经有通百脉、主持元气、疏通水道等作用,它与西医所说的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相对应。上焦有甲状腺,中焦有胰腺,下焦有肾上腺,这都是人基本能量生化的腺体。此刻宜清静无为,返观内视,凝心安神,忌大喜大悲,尽量避免发怒或与人争吵。亥时在古代亦被称为“人定”之时。之所以强调亥时应入眠并于23点前进入深睡眠状态,是因为21点对应初冬,23点则属严冬,若此时不睡,阳气不收,便犹如在冰天雪地身穿单衣。当阳气耗损,各种邪气便会趁虚而入,导致疾病。

人一旦安静躺下,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便会降低,呼吸、心率等生理参数随之下降,逐步进入深层睡眠。表面上看,全身处于休眠状态,其实此时机体正积极修复白天劳损的组织。若未入睡,机体就无法休养生息,积蓄力量。亥时入眠,百脉皆得滋养,可大补元气,提升免疫力。故世间百岁老人,虽各有妙法,但共同点都是早睡。在春夏二季可以睡得稍晚。

子时(23:00~1:00)对应胆经

宜沉潜胆气

古人把子时之初的23点界定为新一天的开始,对应冬至,阴气至极而阳始生。此刻亟需深睡,以养护初生的阳气。子时胆经当令,在子时前入眠,有利于胆汁代谢顺畅,推陈出新。中医有“十一脏腑取决于胆”之说,胆气一虚,各脏腑功能便纷纷下降。此时睡好,才能胆清脑聪。熬夜者感觉此时精神,系阳气生发所致,长期如此透支会阴阳双损。

丑时(1:00~3:00)对应肝经

宜熟睡保肝

《素问·五脏生成篇》云:“人卧,血归于肝。”王冰注曰:“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何者?肝主血海故也。”可见丑时宜进入熟睡状态,让肝主藏血、酝酿新血等功能充分发挥。如未入睡,肝此时段还在耗能支撑人体活动,就难以完成新陈代谢的任务。阴虚火旺者此时沉睡,则有补阴降火之效。滋阴潜阳,无扰乎阳,才能为阳气蓄养势能。

12时辰是完整体现天地阴阳之气消长的最小周期,也是便于计时养生的基本单位。需要注意的是,计算生辰和安排作息,皆应以当地时间为准。人体变化节律与天地运行节律相吻合,方可借天地正气补人体元气,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我们应该了解并遵循天、地、人三才的关系法则,否则疾患乃生。《内经》云:“谨道如法,长有天命。”如此规划时间和安排生活,会让身体更健壮,心情更舒畅,事业更顺遂。

中医养生理念讲求道法自然,认为人应亲近自然、回归传统,使生命活动与天时相应,与自然规律相合。调好身体的子午时钟,让饮食起居如同用药一样有学问。如此,与时俱进,与道同行,“天人合一”就不是远在天边的中医理论,而是自身的健康生活方式。

用户评论

容纳我ii

我之前一直没留意到这些小时对应的身体状态差异。我觉得这个观点很有道理,我们应该尝试顺应自身的规律!学习一下如何更好地安排生活节奏,也许可以更容易坚持运动和调整饮食。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面瘫脸

十二时辰的概念听起来很古老也很抽象,我觉得很难在现代社会中完全遵循这种时间概念。我们生活中还要上班、上学的安排,实在不太可能按照这些时段来做所有事情吧。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如你所愿

我一直觉得中医养生学很有意思,这种说法也让我更有信心去尝试一些自然疗法和调理方式了,也许真的可以从一些细节入手改善健康!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别伤我i

顺应自然节律确实重要!从小学习这些传统思想很重要。不过,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比较复杂,我们还是要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调整。这篇文章让我对十二时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业是老师的私生子

这种说法很有道理!从古至今自然规律一直都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以后我会试着用这个方法来调整自己的作息,看看有没有改善睡眠和精力方面效果。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烟花巷陌

我感觉中医养生常常用一些很抽象的概念解释,有点难以理解和实践,但十二时辰这个说法我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我会试试看配合我的日常活动安排。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疲倦了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了,很少有人会关注这些“自然节律”,反而把自己搞得更疲惫。我认为这种养生方式很有帮助,可以提醒我们慢下来,感受自己的身体变化。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余温散尽ぺ

虽然听起来很新颖,但我还是觉得在现代社会很难完全按照十二时辰来安排生活。生活有很多限制和突发状况,要合理平衡才是最重要的吧!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暮染轻纱

这篇文章让我重新思考了如何更好地养生保健,以前总是忽略身体的自然节律。也许可以尝试一些传统的养生方法,提升生活的质量。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浪漫罪名

十二时辰这个说法很有意思,我觉得它不仅适用于饮食和运动,还可以应用于心理调整和情绪管理,例如在特定的时间段进行冥想或放松练习。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减肥伤身#

我平时就喜欢观察自己的身体状态变化,感觉每个时段都会有一些不同的能量起伏。这篇文章让我更加了解如何利用十二时辰的特点来改善生活质量。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凉凉凉”凉但是人心

觉得这个观点很有价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人体机能的变化规律。 以后我打算尝试应用到我的日常生活里,看看效果怎么样!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心亡则人忘

中医养生一直都存在着一些争议和不确定的因素,我觉得这种说法也需要更多的科学研究来支撑。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代价是折磨╳

十二时辰虽然是一个很有用的概念,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很难完全按照它来安排,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轨迹!

我以前从未听说过这种养生方法,但觉得很有道理。我会按照文中提到的建议试试,希望可以改善我的身体状况和生活质量!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夜晟洛

感觉文章说的内容比较笼统,并没有具体阐述各个时辰的注意事项和对应的运动、饮食方案等实用建议,个人觉得需要更详细的内容解读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短发

我很喜欢这种关注自然规律的方式养生,我觉得它比一些现代化的健身方式更容易坚持下去。 以后我会尝试在生活里更加注重十二时辰的调节,希望能带来更多健康益处!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模板演示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6363号-22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