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港股上市的碧生源发布了2018年业绩报告。去年,该公司亏损额达到9347.2万元。此前,百盛源曾出售子公司股权和总部大楼为自己“输血”,但如今仍未能恢复业绩。曾经风光无限的百胜园,业绩不佳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
减肥茶生意不再好做
2010年,主营功能性保健茶产品和减肥药的碧生源在港股上市。那一年,百胜园营收达到8.74亿元,创历史新高。
但美好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财报显示,2013年至2017年,百盛源营业收入分别为4.88亿元、5.64亿元、6.63亿元、5.15亿元、5.43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8997.6万元、4503.5万元、8821.4万元、-7456.6万元、528.1万元。
百胜园在香港上市九年中,有五年处于亏损状态。其中,2012年亏损最为严重,亏损额达到3.42亿元。今年的财报依然显示亏损。碧生源2018年实现营收3.78亿元,同比下降22.4%,由盈转亏。总体亏损9347.2万元,比八年前有所缩小。 60.18%。
与此同时,公司市值从当年的56亿港元跌至目前的5.14亿港元,市值缩水超过90%。业绩波动也导致股价从上市时最高的3.59港元/股跌至目前的0.335港元/股。
碧生源业绩为何下滑?碧生源董事长赵一红2015年公开表示,十五年来,碧生源及整个团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卖两袋茶叶,一袋是碧生源减肥茶(即“长井茶”),一袋是碧生源减肥茶(即“长井茶”),另一袋是必胜源长润茶。
这两袋茶叶确实撑起了百胜园的“大半边天”。 2010年,长润茶业和长庆茶业分别占当年收入的64.8%和34.8%。此后,逐年持续下降。到2018年,两款产品的销售收入较八年前分别下降了79.86%和50.66%。
公告显示,2018年,长润茶销售收入1.14亿元,同比下降43.8%。销量从2017年的1.52亿袋茶下降至2018年的8630万袋茶;长井茶销售收入下降。茶叶销售额为1.5亿元,同比下降22.9%,茶叶销量下降为1.18亿袋。
对此,碧生源解释称,为了防止经销商/分销商违反集团管理政策,在市场上低价销售和囤货,减少了经销商批量采购的折扣,并改变了销售人员的奖励标准。从“经销商销售业绩”向“药房销售业绩”的转变,短期内影响了集团的产品销售。
中国保健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大洪在接受中新经纬客户端采访时表示,百胜园业绩下滑是因为涉及产品名称的管理方式发生变化,导致亏损的老顾客。同时,新客户无法从广告中获得直观的购买动机,导致碧生源业绩下滑。
“另一方面,由于国内营养保健食品市场上存在少数不法企业,消费者对购买国产保健品心存疑虑。”在王大洪看来,更重要的是,由于国产保健食品审批难度大,导致企业产品创新动力不足。
高广告成本可能会拖累业绩
为了开拓市场,碧生源在成立之初就采取了“烧钱”的广告营销策略。
2007年,碧生源的广告支出达5000万元,2008年则攀升至1.2亿元。2012年,各项广告及营销费用达5.63亿元。 2017年广告支出9975万元。 2018年,百胜园广告支出下降至5057万元。
据媒体统计,2007年至2018年,碧生源广告投入分别占各时期总收入的30.1%、33.0%、30.4%、28.6%、40.9%、65.6%、43.4%、29%。 33.1%、31.1%、18.4%、13.4%。
对于目前广告费用的减少,碧生缘表示,主要是由于传统电视媒体广告投放减少,逐渐转向网络媒体和渠道网络营销推广。
但中新经纬客户端注意到,2011年以来,持续的广告投放并没有给碧生源带来持续的利润增长。自2016年5月1日起,监管部门明确,名称中含有描述产品功能文字的保健食品不得生产。 “碧森源牌减肥茶”不得不于2016年5月停产,11月更名为“碧森源牌长井茶”,并重新获准上市。同年,百胜园亏损7456.6万元。
正如贝森源所说,公司开始利用互联网平台的趋势,不断推动品牌年轻化。不仅在微博、微信、抖音、自媒体等新媒体领域加大宣传力度,还冠名《樱花女生》嘉宾直播节目等。
不过,业内人士并不看好百胜园扭转亏损的前景。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2019年碧生源可能很难扭亏为盈。随着大健康意识和知识的不断加深,碧生源基本没有翻盘的可能。
出售房产和股票难以缓解资金链紧张
在业绩下滑、广告费用居高不下的背景下,碧生源想到了出售房产和股票来提振业绩。与此同时,公司资金链状况也引发市场关注。
2018年12月31日,碧生源宣布将以5.55亿元的价格将公司总部所在地、位于北京西四环的碧生源大厦出售给吉宝置业旗下子公司。根据房产评估报告,百盛园大厦2018年11月30日评估市值为新台币4.8亿元。
上述出售所得款项净额为5.2亿元,其中拟1.2亿元用于补充日常流动资金,1.5亿元用于偿还贷款,2.5亿元用于派发特别股息或潜在对外投资投资。预计此次出售将录得收益2.13亿元。
同时,碧生源还将北京碧生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给中航拓宏,总价7500万元。截至2018年底,中航拓宏仅支付了600万元,余款支付已推迟至2019年8月底。
尽管如此,截至2018年末,碧生源负债总额为3.88亿元,较2017年的2.47亿元同比增长57.09%;公司资产负债率由2017年的17.79%上升至2018年的27%。
这包括抵押银行存款。碧生源目前银行余额和现金仅有5660万元,而银行借款却高达1.5亿元,导致当年财务成本飙升37倍。
用户评论
真香啊!现在很多东西都不景气了,但减肥市场永远都是有潜力的。这个话题太贴合我最近想了解的事物了,看看这些“瘦身”产业还能坚持多久!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别 fooled! 身体健康才是一切最重要的啊. 这 种营销手段真的让人觉得恶心,你到底相信谁呢?我们应该用运动和健康饮食来达到目标而不是为了虚幻的快速减肥结果。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确实!以前碧生源那个瘦身饮料还蛮红的,现在这样下去估计要凉透了。市场竞争越来越大,商家们得想出更新颖的方法才能吸引顾客。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与其说茶能不能“瘦”,不如说人自身的减肥意识问题更大吧。很多人买这些东西是因为相信快速瘦身结果,却忽略了健康饮食和运动的重要性...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种话题确实有点敏感。 还是老老实实的运动吧,不要被商家忽悠!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减肥茶这种东西存在争议很久了,有的说很有效,有的说对身体有害,自己也没尝试过,所以不知道真假了... 但是碧生源以前可是很红的品牌啊,现在为什么这样?有点唏嘘呢!或许是市场变化太大吧,消费者眼光也更 discerning 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与其关注这些卖减肥茶的生意是否好做,不如关注真正有效的健康瘦身方法。运动和节食才是王道!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市场瞬息万变,减肥行业也是如此。碧生源的辉煌只是暂时的,现在面临挑战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我觉得他们应该反思自己的产品和营销策略,才能在这个市场中生存下来。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多人的减肥观念好像比较盲目,更容易被商家的话术吸引。我们应该理性看待这些产品,更注重自己健康的成长!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觉得,想要瘦身成功,还是要从自身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做起。不能一味追求快速瘦身,容易适得其反。 这种短时间的“减肥”往往很难持久下去...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几年市场上各种各样的减肥产品都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的~ 到底哪个是真的有效的呢?真的令人担忧!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个标题有点耸人听闻啊,碧生源是公司嘛,肯定还有其他的项目和收入来源吧。 而且减肥行业也一直很火爆,相信这只是市场的一个调整而已!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个人觉得,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不要为了快速瘦身而让自己吃不好喝不好甚至伤害身体!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减肥茶的确是好卖的, 但对于身体影响还真的不是个小事。很多人都想要快速瘦下来,忽略了健康的饮食和运动的重要性...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个人对这些减肥产品不抱太多期待,感觉还是锻炼和调整饮食最重要!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碧生源之前确实很火啊,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市场竞争激烈,各种新品牌也层出不穷,只能说每个公司都在努力发展!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