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见习记者陈艳茹、通讯员王挺郭军)
明明一点也不饿,只是想吃东西却控制不住自己的嘴。可能很多吃货朋友都有这样的感觉。但如果这样的行为特别“出格”,那就需要注意了。这很可能是一种精神疾病。
17岁女孩节食减肥
相反,他患上了贪食症
近日,17岁的小丽(化名)戴着帽子走进浙江医院精神卫生科诊室,压低帽檐,没说几句话就哭了。“我无法控制自己的吃饭欲望。我必须吃到感觉饱为止。”停下来,吃比平常多3倍的食物。我不想这样做,但我无法控制。真的很痛苦。”
浙江医院精神卫生科吴跃静医生询问病史后发现,小丽6个月前出国留学时,因为有点胖,担心被嘲笑,于是开始付费关注自己的体重和身材,并通过节食和运动减肥。 1 一个月减掉12磅。
后来,小丽逐渐发展为过分注重食物热量。她必须称量自己吃的东西并计算卡路里。如果她吃得更多,她就会通过运动把它消耗掉。她也太注重自己的腿型了。吃完饭后她必须站着,不敢久坐。我不敢侧睡,怕给腿带来压力,让我发胖。
一段时间后,身高1.6米的小丽体重持续下降至72斤,甚至出现了闭经、进食后肠胃不适等症状。尽管如此,她仍然严格控制饮食和体重。
一个月前,小丽突然出现暴饮暴食症状:她无法控制自己想吃东西的冲动,停不下来。她继续吃,直到她感到不舒服。吃完饭后,她对自己的行为充满了愧疚和自责……
一个月之内,小丽的体重增加了30公斤,她变得抑郁、担心、紧张,于是来到浙江医院精神卫生科就诊。
综合分析,吴跃静认为,小丽患有暴食症,有神经性厌食病史。
长期处于生理饥饿状态
一些厌食症患者可能会出现贪食症
浙江医院精神卫生科副主任医师吴万珍表示,贪食症的主要症状是间歇性进食大量食物,远超过正常水平,进食时感觉无法控制,吃得很快,直到变得不舒服。
“心情不好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暴饮暴食的症状。患者害怕被别人看到,所以通常会在独自一人或隐蔽的状态下进食。”吴婉珍说,患者在进食后会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内疚。 怪你自己。 “小丽在暴饮暴食之前其实就患有神经性厌食症。”
研究发现,由于长期的生理性饥饿,一些厌食症患者会转变为暴食症或贪食症,小丽就是这种情况。
神经性厌食症多见于女性,两个发病高峰年龄为1314岁和1718岁。
该病的核心症状是对体重和体型的病态观念。体重低于正常的人仍然认为自己肥胖,并使用极端的方法来控制体重。
例如,严格限制食物的数量和种类、过度运动,甚至运动强度与体力不相称、诱发呕吐、滥用泻药等都会导致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水平、营养不良、停止运动等。月经和其他身体症状。
神经性厌食症患者通常否认自己患病并拒绝就医。往往,家人发现体重减轻、闭经等问题后,就会带他们去看医生。
厌食症、贪食症患者
“无论是厌食症还是贪食症,都会对体重和体型产生病态的担忧,从而导致相应的病态饮食和行为模式。”
吴跃静表示,患者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现为自卑、追求完美。自我评价较低,希望通过控制体重来保持自信;他有完美主义倾向。
目前发病机制与上述因素有关,但这些因素如何相互影响尚不清楚。
1、帮助患者控制饮食,一日三餐规律。
2. 提供有关营养和饮食模式的教育,帮助患者改变对饮食问题的病理性担忧。
3.药物治疗:针对患者的焦虑、抑郁、强迫症等伴随症状进行药物治疗。
4、心理治疗:早期改善患者对体重、体型、自我价值等的扭曲认知,巩固健康饮食模式;后期有助于处理人际关系、学习工作等社会心理问题以及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对于饮食失调的患者,建议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