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相关穴位,能起到补脾、健脾作用。
穴位按摩基本操作方法:将拇指(或示指、中指)指腹按在要操作的穴位上,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揉动按压;每个穴位按揉100~200下,按揉时手指要有一定力度;每天早、晚各按摩1次。
1
隐白
该穴是足太阴脾经之井穴。
【定位】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主治】腹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癫狂、多梦、惊风。
【手法】用拇指和示指揉捏足大趾末节两侧,按压时力度稍重,每次按摩5分钟,每日2次。
2
太白
该穴是足太阴脾经之原穴,主要升发肺部阳气并汇于足太阴脾经,与血气结合补充脾经经气不足的缺陷,从而达到脾肺双补的功效。
【定位】足内侧缘,足大趾本节(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主治】胃痛、腹胀、肠鸣、泄泻、便秘、痔漏、脚气病、体重节痛(身体沉重、关节疼痛)。
【手法】按摩最好在饭前,可以用一只脚的脚跟踩压在另一只脚太白的位置,一直踩压3分钟。
3
公孙
该穴是足太阴脾经之络穴。
【定位】足内侧缘,第1跖骨基底部前下方。
【主治】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痢疾。
【手法】中指指腹向内按压100~200次,以有酸胀感为宜。
4
复溜
该穴是足少阴肾经五腧穴的经穴。
【定位】小腿内踝和跟腱之间向上3指宽处。
【主治】水肿、腹胀、盗汗、身热无汗、肠鸣、泄泻、足痿、腰脊强痛。
【手法】将拇指或示指的指腹按压在此穴位上,先垂直向下按压,边按边揉,以产生酸胀感为宜。
5
三阴交
该穴位于足太阴脾经,也是3条阴经(肝、脾、肾)的交汇处。
【定位】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脚气。
【手法】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压对侧三阴交,一压一放为1次;或先顺时针方向,再逆时针方向揉三阴交,持续10分钟。
6
阴陵泉
该穴是足太阴脾经之合穴。
【定位】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腹胀、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
【手法】将拇指指端放于此穴,先按照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再点按30秒,以产生酸胀感为宜。
7
足三里
该穴是足阳明胃经之合穴,也是保健要穴,可调节胃肠系统功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定位】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主治】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痈、肠痈、下肢痹痛、水肿、癫狂、脚气、虚劳羸瘦。
【手法】端坐于凳上,四指并拢,按放在小腿外侧,将拇指指端放在该穴,做按掐动作,一掐一松,连做36次,两侧交替进行;还有一种方法是拍打足三里,双侧各100次。
8
丰隆
该穴是足阳明胃经之络穴,对脾胃有很好的调理作用,也是除湿祛痰的主要穴位,并有调和胃气、补益气血、醒脑安神等功效。
【定位】位于外膝眼和外踝尖连线的中点。
【主治】头痛、眩晕、痰多咳嗽、呕吐、便秘、水肿、癫狂痫、下肢痿痹。
【手法】拇指先点按该穴3分钟,然后顺时针揉10分钟,再用拇指沿该穴向下单方向搓10 分钟。
9
天枢
该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腧穴,也是大肠经的募穴。
【定位】腹中部,平脐中,距脐中2寸。
【主治】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月经不调。
【手法】两脚分开站立,与肩同宽,以示指、中指指腹按压该穴,在刺激穴位的同时,向前挺出腹部并缓慢吸气,然后上身缓慢向前倾,呼气,反复做5次。
10
中脘
任何原因引起的脾胃虚弱、运化失调,均可取中脘进行治疗。
【定位】前中线上,脐上4寸,即胸骨下端与肚脐连线中点。
【主治】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反胃、吞酸、纳呆、食不化、疳积、膨胀、黄疸、肠鸣、泄利、便秘、便血、胁下坚痛、虚劳吐血、哮喘、头痛、失眠、惊悸、怔忡、脏躁、癫狂、痫证、尸厥、惊风、产后血晕。
【手法】先顺时针按摩该穴,再逆时针按摩,以拇指螺纹面施力,或用点击法;孕妇禁止按摩此穴。
11
曲池
该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可清利湿热、调理大肠气血,对“湿热”引起的荨麻疹、急性胃肠炎效果较好;也是清热之要穴。
【定位】位于肘关节,弯曲胳膊肘时,肘横纹末端的凹陷处即是。
【主治】腹痛、吐泻、便秘、痢疾、肠痛。
【手法】每天早、晚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该穴,每次1~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