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网红生酮减肥遭学者诟病:不一定有效,但风险不小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网红生酮减肥遭学者诟病:不一定有效,但风险不小以及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营养师顾忠义介绍,生酮饮食的核心理念是极低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一般每天20至50克左右;同时,大量的脂肪是允许的。甚至饱和脂肪的摄入量。
“在生酮模式下,由于碳水化合物不足,人体开始分解脂肪,产生酮体,并依靠酮体获取能量。”顾忠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变“燃糖”为“燃脂”,是生酮饮食受到节食者青睐的主要原因。
但网红却永远逃脱不了被锤子的命运。近日,美国责任医师协会、纽约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联合发表文章,猛烈抨击生酮饮食。
研究人员指出,长期坚持生酮饮食不仅没有比其他热量限制饮食更好的减肥效果,还可能增加患非酒精性脂肪肝、心脏病、癌症、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和其他慢性疾病。疾病发作的风险。
生酮饮食:几乎不吃糖,迫使你燃烧脂肪
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刘倩倩刚刚喝完一杯防弹咖啡。这是她生酮饮食第四天的早餐。前三天,她不知道接下来的几天,她的早餐将是无盐奶油、椰子油和黑咖啡的混合物。
防弹咖啡、牛油果+鸡蛋、黄油炒鸡蛋+零淀粉火腿是很多生酮食谱中常见的早餐食谱。
所谓生酮饮食,就是消耗大量脂肪、适当补充蛋白质、很少碳水化合物的饮食计划。
“如果每个人每天摄入2000卡路里热量,那么生酮饮食每天大约需要160克脂肪、80克蛋白质和40克碳水化合物。”
刘芊芊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她听到安利的减肥方法时,她最看重的是生酮饮食可以将人体的能量供给模式从“燃烧糖”转变为“燃烧脂肪”。
这句话背后的理由很容易理解。高中生物提到,葡萄糖是人体的主要能量物质,碳水化合物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就是葡萄糖。因此,在几乎断绝糖分的生酮饮食下,体内的葡萄糖必然会不足,脂肪就会成为新的“燃料”,转化为脂肪酸和酮体,酮体会替代葡萄糖提供能量。
“我们可以简单地将生酮等同于消化人体脂肪。”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科技传播部主任阮光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与此同时,一些生酮节食者在推荐这种减肥方法时经常提到酮体升高会抑制食欲。
不用挨饿,还可以燃烧脂肪,抑制食欲。听起来比“21天节食法”、“呕吐法”、“哥本哈根法”等各种反人类的减肥方法更科学、更人性化。
营销狂欢?
正因为如此,1921年首次用于治疗癫痫,随后随着抗癫痫药物的诞生而逐渐淡出公众视野的生酮饮食,近年来终于被推上减肥坛。
毕竟,渴望减肥的人怎么能抗拒诸如“生酮20天减重13磅”、“快速生酮饮食7天减重5到7磅”之类的头条新闻呢?
刘芊芊无法抗拒生酮饮食的诱惑。刘倩倩尝试了至少5种节食减肥方法后,要么体重减轻了,又很快反弹,要么根本没有效果。酮症给了她新的希望。
当被问及这几天感觉如何时,刘芊芊表示“还是挺饿的”,但相信这几天就会好起来。
在开始生酮饮食之前,按照小红书的菜谱,刘芊芊先用买菜APP储备了一周的食材,按照日期装进保鲜盒,然后放进冰箱。
与每天点外卖相比,这给刘倩倩增加了不少工作量。 “但是没办法,外面吃的食物的营养成分确实没有办法判断。”
另一个问题是它很贵。刘倩倩购买的某品牌防弹咖啡一瓶平均售价近20元。买肉类、海鲜、黄油、奶酪时,几乎是她平时食品开支的两倍。
麻烦与利润催生了新的生酮饮食产业链。《生酮饮食疗法市场分析报告》显示,2014年至2018年,全球生酮饮食治疗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在18.39%左右,中国市场也达到了16.49%的快速增速。 2018年销售额达到7480万美元(约人民币49亿元)。
据《中国新闻周刊》不完全统计,目前各电商平台上销售的生酮饮食产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单品,主要有防弹咖啡、乳清蛋白等生酮代餐和零食;另一类是单品,主要是防弹咖啡、乳清蛋白等生酮代餐和零食。另一种是套餐,主要是7天的酮零食套餐和21天的正餐。
此外,付费生酮菜谱APP、生酮饮食咨询群也是围绕生酮减肥群打造的业务。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食品行业从业者表示,这些商业行为是生酮减肥流行的重要推动力。 “这从各个平台上的KOL都在宣传防弹咖啡就可以看出。”
利益与风险,争议仍在继续
但问题是,这种贴着科学标签的网红饮食计划一直备受争议。
近日,美国责任医师协会、纽约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联合发文,指出长期生酮饮食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
他们认为,从营养代谢的角度来看,生酮饮食会改变蛋白质的利用途径。身体会将尽可能多的蛋白质转移到糖异生(将非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从而减少其对组织修复的贡献。影响。
其次,极端的碳水化合物限制会严重影响饮食质量。例如,生酮饮食会减少水果、蔬菜、豆类等的摄入,导致人体缺乏叶酸、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6、钙、镁等。
此外,多项研究结果表明,从长远来看,生酮饮食的减肥效果与低脂饮食并无明显差异,抑制食欲的效果可能弱于后者。
更可怕的是,长期生酮饮食还可能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风险。
“生酮饮食的短期好处确实包括减肥,但从长远来看,大多数减肥都会出现反弹问题,生酮饮食也不例外。”顾忠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顾忠义还指出,“大量脂肪摄入不仅可能导致营养缺乏、诱发便秘问题,还可能影响肝脏脂肪酸代谢;同时,高蛋白摄入也可能使肾脏超负荷。”
阮光峰还提醒,酮体是一种酸性物质,正常情况下体内的量很少。但如果长期采用生酮饮食,酮体积累可能会导致酸中毒。
与这些遥远的研究相比,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案例或许更具警示意义。
据浙江医疗在线报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逸夫医院营养科主任冯丽君曾治疗过一名28岁的女孩,她在生酮饮食三个月后出现肝功能和胆固醇指标异常。
“一般来说,我不建议大家自行尝试生酮饮食。”顾忠义表示,在大多数临床场景下,生酮饮食更像是医生推荐给癌症、神经系统疾病等患者的辅助疗法,需要医生严格、细致地把控这个过程。
在顾忠义看来,如果真的需要减肥,最重要的是控制每天的总热量摄入,保证饮食均衡健康,同时迈开双腿,并且能够坚持下去。
同时,阮光峰认为,年轻人没有必要害怕糖。
“从营养的角度来看,人体每天所需的能量最好50%到60%来自碳水化合物,”阮光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而糖是人体中利用率最高的能量。”只要在适当的摄入范围内,就不会损害身体健康,所以不必过于担心。”
当然,每天添加糖的摄入量还是需要控制的。阮光峰说,“成年人每天摄入果糖、蜂蜜、果汁等游离糖不要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刘倩倩为化名)
用户评论
终于有人站出来说这事了!我本身就对这种网红营销方式有疑虑,总是吹嘘快速减重,结果却忽略了长期健康问题,很让人担忧。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真的要谨慎啊,现在太多人崇尚极致减肥,把自己逼得筋疲力尽。健康的减重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注重营养均衡,而不是盲目跟风流行趋势。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网红生酮?我不是很懂这个东西的原理,感觉好像只吃少许碳水化合物?反正我朋友试了一阵子,精神不佳、便秘严重,最后还是放弃了。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什么方法都可能不见效或者适得其反啊。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篇文章说的很有道理啊!有些网红为了追求流量和利益,根本不在乎用户的健康。生酮减肥这种东西,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是随便就能尝试的。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也经历过生酮减肥,结果确实很快减了体重,但后来发现消化系统出了问题,而且经常感觉头昏脑胀的。其实长期下来会对身体造成负担的!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支持学者们的观点啊!网红圈里流行这种说法很危险,容易让年轻人误信。科学、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应该鼓励大家采取科学合理的减肥方式。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个问题需要多方讨论,学者说的风险的确很让人担心。但也有一些人体验到生酮的实际效果,减掉了不少体重,改善了身体状况。总之,每个人都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适合的方式,不可一概而论呀。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刚关注一个网红,他都在宣传生酮减肥法,说超级有效!现在看到这篇文章,总觉得有点不安。难道网红的减肥方法真的不能信吗?以后要多加分辨啊!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是支持这种理性讨论的,别让一些虚假信息蒙蔽我们的双眼。网红生酮虽然可能短期见效,但长期来说危害更大,需要谨慎对待!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之前就听说生酮减肥有风险,可是很多人都说效果好!现在看过来还是应该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不要盲目跟风。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学者的观点很有依据呀,网红为了利益宣传的东西可不准信。减肥这件事确实要慎重,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开眼界了,原來生酮减肥不仅仅没有保证效果,反而对身体还有危害!真是太可怕了!以后一定要多了解各种减肥方法的原理和风险。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种网红营销真的让人厌烦!为了利益,他们不惜传播虚假信息误导大众,甚至对健康造成威胁。我们需要提高警惕,不要被这些言论所左右。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个生酮很复杂,需要专业知识才能清楚明白是不是适合自己。以后还是应该咨询一下医生,毕竟自己的健康很重要!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网红生酮减肥的宣传方式真的让人看不下去!把很多问题简单化,忽视了身体指标的变化和潜在风险,简直是危害大众健康的行为!一定要多加留心!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者爆锤网红生酮,这篇文章敲醒了很多人的梦。盲目跟风减肥可能带来的不仅仅是体重不减甚至反弹,还有对自身身体的损害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现在年轻人迷恋轻音乐、甜美系,都把健康观念拿来当宣传噱头了!生酮这种网红流行趋势究竟能不能有效?需要理性思考和专业指导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网红直播,他们总是告诉你什么东西很厉害不用问,你就听从我!但其实很多事情都需要科学依据和专业指导,减肥不是一个快速就能解决的问题,更不能为了追求结果而忽视健康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