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运动减肥

《大饿》:揭示社会评判标准与个人人生抉择的电影解析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大饿》:揭示社会评判标准与个人人生抉择的电影解析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影片讲述的是一群被社会异化的人,女主人公姜映娟30岁,210斤,在妈妈开的安亲班当煮饭阿姨,但是因为太胖,在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不公的事情,比如公交车上让座,却被嫌弃太挤,幼儿园的小朋友开玩笑叫她“大恐龙”老师,而自己的妈妈也常常嫌弃她的胖,而不敢将幼儿园的菜单交给她,不得已阿娟走上了减肥的道路。

在这个以瘦为美的时代,减肥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但是这部电影却反其道而行,通过一个反励志的故事,让我们反思社会存在的被同化的问题,我们是应该去努力适应社会的认同,追求完美身材,还是做自己无惧他人的眼光。

“饿”的第一层含义——身体上受到的伤害

一种社会观念的形成,一定会和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相关,”以瘦为美“这样观念的形成也是因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当基础的温饱问题得以解决后,人们便开始追求审美。

“胖”的确会导致身体不协调,不美观,所以物质生活条件丰盈的现在人们开始追求“瘦”,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减肥训练营,减肥茶,瘦身仪,渐渐地“瘦”成为了我们的审美终点,减肥也就成为了社会的共识。

而不当的减肥,不只是节食饥饿这么简单,更多的是身体上受到的伤害,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新闻:

  • 女孩吸脂手术失败,双腿多处凹陷。
  • 姑娘做腰腹吸脂手术,却未能下手术台。

还有这部电影中的女主人公姜映娟,她105公斤的体重,在妈妈的催促下走上了减肥的道路,在减肥初期,她跟着减肥训练营的节奏,每天控制饮食,运动减肥,在这过程中过度节食导致阿娟身体机能开始下降,经常出现情绪不稳,晕眩,冒冷汗等情况,一度变得脾气暴躁。

努力却没有结果,绝望的阿娟在减肥机构的推荐下,接受了切胃手术,原则上手术会让阿娟的胃口变小,从而减少食量瘦下来,但是手术后的阿娟却失去了味觉,我们都知道这对于一个厨师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不只是阿娟,还有快递员吴浩仁,减肥成功的吴浩仁,是一个阳光的小伙子,他没有嫌弃阿娟的身材,并且不断的鼓励阿娟去追求自己,但是在看不到的地方,他维持身材的方法却是催吐,催吐不仅会灼伤食道,还导致他的手上常年带着伤,但是他不敢告诉别人。

这样单一的审美不只是存在于现在,还有19世纪的欧洲流行的“细腰”,当时的女性们认为,腰细了才能更衬托腰部和胸部的美,才会我见犹怜,于是细腰成为了当时欧洲女性的审美标准,各种绑腰工具也随之而生,长期穿着不仅会导致呼吸进食困难,器官变形,更严重的是肋骨过度受压从而插破了肝脏,导致死亡。

我们最直观的可以看到的,就是在电影《加勒比海盗》中,女主伊丽莎白在去参加典礼之前,由女仆拼命的帮她把腰部束的更紧一点,这也导致他在典礼上因为缺氧而发生晕厥,被杰克船长所救。

这些只是电影,在现实生活中,我也可以看到很多女孩为了减肥,为了美,做出很多不当的动作,有的女孩为了减肥,连续7天不吃东西,每天喝水,一下子暴瘦,随之而来的还有胃病,

也有的女孩为了美,远赴韩国整容,但是由于经验不足,被整形机构所骗,导致自己整容失败嘴歪眼斜。

自古以来,爱美是人之天性,当这件事变得不再合理,走向极端的时候,那么带来的可能就是无止境的伤害了。

“饿”的第二层含义——自我与自我的抗争

这部电影也可以说是阿娟与内心自我抗争的过程,最后在阿娟失去味觉后,有一段戏是阿娟与那个更美好的自己打了一架,阿娟最终也说出了那一句:“去你妈的,更好的自己。”,将电影推向了一个高潮。

在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希金斯提出的自我偏离论中:

他认为一个人的自我是由三个方面构成的,即 “应该自我”“理想自我”和 “现实自我”。

“理想自我”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理想中希望自己成为的样子。

“应该自我”:是基于责任感、义务感,个体觉得自己应该要成为的人。

“实际自我”:就是现实中的自己。

实际自我与理想自我/应用自我之间的偏差越大,心里的不适感就越强。

电影《大饿》中,胖胖的阿娟是那个实际的自我,而那个拥有完美身材的美女是阿娟理想中的自我,阿娟通过减肥不断的向着那个理想中的自我靠近,但是现实往往是无力的,她做了所有能做的努力,但是结果还是没有什么改变,阿娟与理想自我之间的偏差越来越大,直接导致了她心态的崩塌。

心态崩了的阿娟跑到减肥机构的店里,肆意的发泄,这时在胃里面的那场戏,我们看到的其实是阿娟与那个理想自我的争斗,这个场景就很有意思了,导演将她们置身于胃里,是因为减肥的痛苦带来的最直观的伤害就是胃,减肥初期要忍受节食带来的饥饿感,减肥失败后接受切胃手术带来的味觉缺失,全部都跟胃相关。

最终阿娟打赢那个理想自我,接受了现实自我,从这段戏中我们可以发现,人走到最后,还是要找回实际自我的一个过程,就像苏格拉底那句非常著名的名言:认识你自己!这才是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的答案。

这部电影从头到尾,并没有告诉我们去努力就一定会成功,反而告诉我们,请允许自己失败,请允许自己不完美, 给自己一个合理的期待,才是最舒适的生活状态。

“饿”的第三层含义——社会认同感的缺失

亨利•塔菲尔将“社会认同”定义为:“个体的一些知识,这些知识是关于他(她)从属于某一社会群体,以及对作为社会成员的他(她)而言是具有显著感情和价值的东西”。正是通过这一过程,个体附属并投身于他们所属的特定社会群体之中。"

社会认同说白了就是社会身份的认同,每个个体在社会中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父母,子女,老板,员工,但是对于一个胖子来说,他们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胖子,从小到大我们听过太多关于胖子的外号就是,胖墩,死胖子等等,还会被贴上各种“脾气好”,“吃得多”,“自制力差”的标签。

这部电影中的主人公姜映娟她原本是对于身边的人充满了善意和爱的,但是由于她的体型肥胖,遭到了社会上的种种歧视,被安亲班的学生开玩笑叫“大恐龙”老师,在学生眼中她是打赌输了就要跟她表白的死肥婆,不仅被骂还被扔鸡蛋;

坐公交车让座被嫌弃占地太大,夏天出汗被嫌弃有体味,被骚扰还反被侮辱说怎么会看上这样的胖子;最可怕的的就是阿娟的妈妈,妈妈是一个自律性很强的女士,每天早起做瑜伽,常被邻居说要多教教女儿。

这些认同感的缺失,让那个原本爱好美食,对自己没什么不满意的阿娟开始自我怀疑,是不是自己怎么努力都做不好,是不是身材胖本身就是一种错。

而电影中的另一位主人公,快递员吴浩仁,在瘦下来之前的外号是“死肥圆”,瘦身成功的他看似阳光的背后,却是伤痕累累,所以他才会说出那句直击我们心底的话:“改变世界太难了,不如改变自己比较快一点”。

这很像梁宁说的那句话:集体,就是一堆角色,我们就是在各种角色之中,被角色训练好,带着现实世界对各种角色的预期来进行生活。

我们置身于这个集体当中,形形色色的人来来往往,有的人选择被同化就像吴浩仁,有的人最终选择做自己就像阿娟,但是这些都不能决定我们的人生,人生的选择权在我们自己手中,只有内心足够强大,无惧他人眼光,才能真正的做自己。

写在最后

电影中的姜映娟,原本单纯善良,对身边的人都抱有善意和爱,虽然她对身材不在意,但是长期在他人异样的眼光中生活,却也不得不走上了减肥的道路。

影片最后虽然获得了和解,但也只是电影中的和解,现实生活还在继续,我们的生活也还在继续,一部电影并不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改变,但是依然可以从中获得一些感悟。

所以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正确地积极地面对自己,面对他人,内心强大起来,成为真正想要成为的自己。

用户评论

坏小子不坏

这部电影真是太有力量了!它让我们看到了被社会舆论误解和压迫的人心中的感受,同时也提醒大家要用更包容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个人。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万象皆为过客

看完《大饿》,心里很感慨。每个角色都那么真实,他们的挣扎、痛苦,我都仿佛能感受到。真的很希望这种电影可以让更多人看到,让我们一起反思自己对别人的评判和偏见。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空谷幽兰

我理解这个电影想传达的理念,社会确实不应该用固定的标准去评判一个人的人生。但我觉得电影中有些情节还是过于戏剧化的,没能真正切合现实。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箜明

我很讨厌这类“煽情”类型的电影。总是把一些很严重的问题都放大渲染,然后让人们拍手叫好、感动落泪,这真的太过简单化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点一点把你清空

这部电影让我对那些被社会标签束缚的人更加理解,他们的选择并非是错误的,只是因为他们的人生经历和选择的道路不同罢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矜暮

我觉得《大饿》拍得很好,能够用这样的方式展现出人性中的柔软和力量。我们不应该只看表面现象,更应该用心去感受每个人的故事。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風景綫つ

社会评判标准的确会影响人生轨迹,这部电影让人深思。希望更多人能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去拥抱真正的包容和理解。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ok绷遮不住我颓废的伤あ

我感觉这个电影的叙事方式有些散乱,并没有把重点很好的突出出来。整体来说,还是比较平淡的。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葵雨

有些人一辈子都在为那些虚幻的评判标准而奋斗,却错过了人生最重要的东西。这部电影提醒着我们该关注何种价值观、应该活出真实的自己!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来自火星的我

社会确实存在很多不公,但每个人都要学会承担责任,不能总是把失败归咎于外部环境。这部电影缺少了对“个人努力”的探讨。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命该如此

《大饿》让我意识到我们对待他人时应该更加真诚和包容,不要因为别人与我们的生活轨迹不同,就轻易地去评判他们。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烟花巷陌

"人生"这个词太大了!这部电影好想表达好多东西,但又没有深度去阐述。观影体验相当一般吧。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苍白的笑〃

希望社会能够更加多元化,更包容不同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人。这部电影是一件很好的开端,让我们思考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平等和自由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隔壁阿不都

《大饿》让我对那些不被理解、被边缘化的群体有了更多的同理心,也更加重视内心的声音与真实自我, rather then 外界的评价。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生只盼一人

看完之后觉得有点情绪低落了,很多时候我们都被社会定义给束缚住了,这部电影拍出了这种被评判的无力感,确实让人有些伤感。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关于道别

我挺喜欢这种以争议为主题的电影,可以引发人们对社会的思考和讨论。当然,每个人的理解不同,这也很正常,重要的是能让我们多想想自己的观点。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歆久

"社会评判标准" 其实很多时候都是一种局限性思维,它会限制我们去探索世界的可能性。这部电影提醒我们要跳出框架,用更开放的心态去看待人生。( )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模板演示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6363号-22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