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减肥瘦身

四个中医方给肝减减肥

由于不健康的生活和饮食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在不知不觉中加入了脂肪肝大军。脂肪肝,顾名思义,指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所导致的病变,发病率逐年增高且有低龄化趋势。脂肪肝目前尚无防治的特效药物,因此不少人开始寻求中医调理。事实上,中医学中并无脂肪肝一说,临床上根据其表现归为“积证”“积聚”“痰浊”等范畴,认为是肝脾不和、痰浊内阻所致,病灶在肝脾肾三脏。日常生活中,采取穴位按摩、耳穴按压、刮痧疗法及中药浴足等方法可为它“减肥”。

穴位按摩。脂肪肝的防治与足三里、丰隆、中脘、气海、天枢等五个穴位息息相关,可采取按摩或针刺疗法刺激这些穴位,以达到辅助治疗或预防脂肪肝的目的。具体方法是:拇指或食指点在以上穴位,按顺时针方向按摩100~200次,以局部有酸胀感或发热感为度。上述穴位每次治疗20分钟左右,十次为一个疗程,隔日一次。一般治疗1~3个疗程即可。

耳穴按压。耳廓被称为“人体健康窗口”,在耳部取对应脾、胃、肝、交感、内分泌、三焦、大肠等部位的穴位,以粘有磁珠的胶布贴压,一般选取5~6个穴位,饭前按压3~5分钟,每日按压5~6次,使耳廓潮红发热。提醒大家,此法每次单侧取穴,两耳交替进行,3天换一次,5次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2个月。

刮痧。用边缘光滑的刮痧板,蘸食油或清水在膀胱经、督脉、肝经、任脉等经络处重点刮拭。具体操作方法是,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用力要轻柔,不可过重,以出痧为宜。如果不出痧,也不要强求。等刮痧部位印迹消退后可进行第二次刮痧,10~15次为1个疗程。

陈皮

中药浴足。临床发现,中药浴足是最受欢迎的方法。选择等量的党参、白术、茯苓、陈皮、柴胡、红花等药物,加清水浸泡10分钟后,水煎取汁,待温度适当时足浴20~30分钟。一天一次,30次为1个疗程。

需要提醒的是,以上四个方法需要医生辨证体质后再用。日常生活中还要做好饮食和运动调理。脂肪肝患者要禁酒,刺激性大的、生冷的,含有高热量、高胆固醇、高脂的食物要少吃。饮食原则是低糖、低盐、低脂,多吃新鲜蔬果和高纤维素食物,比如薯类、木耳、蘑菇、糙米等。对于脂肪肝患者来说,运动对控制病情很有效果,能加速体内脂肪的消耗。大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推荐有氧运动,比如跑步、散步、骑车、游泳等。尤其是肥胖的脂肪肝患者,更要持之以恒。

进补,温阳为主

12月7日迎来大雪节气,民间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指的就是大雪节气要重视“进补”。随着天气愈发寒冷,大家要抓住黄金期给身体补好能量。这里的“补”主要是补肾温阳、补气血。给大家推荐两款食疗方,大雪节气不妨常用。

胡萝卜炖羊肉。冬天,人体阳气藏于体内,四肢容易冰凉,气血循行不畅,此时需要进补一些性温的食物来增加肾阳、抵御寒湿。在众多的温阳之品中,羊肉味甘而不腻、性温而不燥,被奉为冬令最宜补品。具体做法是:取胡萝卜500克、羊肉1000克,生姜、甘草、盐、葱花、料酒适量;羊肉洗净切块焯水,锅内倒清水,连同以上食物一起炖煮。每周吃1~2次。

炙黄芪

黄芪酒。血液在体内循环,需要一定的温度保障。体温适宜,气血通畅;反之受寒,气血循环就会慢下来,出现堵塞,影响脏腑功能。平时在衣物保暖的基础上,辅助饮用一些有暖身作用的食疗方,可为身体增加热量。具体做法是:取糯米300克、炙黄芪30克、川芎5克,一同水煎取汤汁,分三次服。

水泉有压痛感,该补肾了

冬季天寒地冻,寒气直逼体内。中医认为,寒气与肾脏相通,天冷时最易消耗肾阳,引发肾虚。但很多人不知道如何鉴别自己是否肾虚,这里教大家一个方法。

肾是人的先天之本,主要职能是藏精、主水、纳气,掌管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临床上很多疾病皆因肾虚所起。肾虚是中医的一种说法,分肾阴虚和肾阳虚两种,表现出与肾相关的机能减退。肾阴虚主要症状是腰膝酸软、两腿无力、心烦易怒、眩晕耳鸣、形体消瘦、失眠多梦、颧红潮热、盗汗、咽干,男子阳痿或性欲亢进,女性经少、经闭或不孕;肾阳虚表现为面色白或黝黑、神疲乏力、身体沉重、性欲减退、手足冰冷、畏寒怕风、受凉易腹泻、身体浮肿等。经常出现以上症状的中年人,就说明需要补肾了。

如果还拿不准,可做一个穴位按压动作辅助鉴别。我们身体上有一个水泉穴,此穴为足少阴肾经的郄穴(在临床当中有诊断作用,当某脏腑有病变时,可按压郄穴辅助检查),位于人体的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凹陷处。如果按压此穴有压痛感,且伴有以上说到的症状,就说明肾有虚亏,需要及时保养。提醒大家,健康人群按压水泉也可能会有痛感,所以以上方法务必要结合临床症状,或请医生帮助诊断。

小腿最容易沉积湿寒

有些人小腿冬天经常处于凉、胀、痛、麻的状态,即便在夏天,腿部也不觉温热,双脚更是怕冷。从中医角度讲,这都是身体中的阴毒在作怪。古代医学著作《黄帝内经》把“阴毒”称为一种致病因素,它常常化身为寒、湿、瘀在身体中乱蹿。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痛症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陈仲杰说,由于偏阴的毒邪趋向下行,很容易沉积在偏阴的部位,所以小腿是阴毒的重灾区。

中医认为,凡是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于阴。人体脏腑经络的阴阳所指也不同,就大体部位而言,头部就属于阳,下肢属于阴。阴毒作为一种有形的邪气,会由浅入深地伤害身体。

湿毒。《素问·太阴阳明论》中说“伤于湿者,下先受之”。也就是说,靠下的部位会首先受到湿邪的影响。湿性是趋下的,如同水往低处流。湿毒分为外湿和内湿,外湿是由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或者涉水、淋雨,外界湿毒侵入人体所导致的。内湿多由于脾失去正常的健运功能所致。脾主运化水湿,脾脏出了问题,就会导致水湿停聚,形成内湿。湿毒侵袭机体表现为下肢酸沉肿胀、周身困重、女性白带量增多等。

寒毒。寒毒侵袭下肢,主要以下肢的凉、痛为主,平日怕冷。中医认为,寒毒有外寒和内寒之分,外寒称为寒邪,多在冬季或气温骤变时致病;内寒则是机体阳气不足,失去了正常的温煦功能,出现了虚寒的征象。“寒”会对人体的血液循环产生影响,血液得温则流通,遇寒则凝滞,所以“寒”容易引起血管阻塞等疾病。

瘀毒。瘀毒是指体内血液停滞,不能正常循行,气虚、气滞、血寒都会导致血瘀。瘀毒会影响全身或局部血液运行,表现为疼痛、出血、肿块,并且伴有下肢颜色改变,出现明显瘀络,很多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都属于瘀毒。身体瘀滞时间长了,面色还会发暗、肌肤干燥、口唇颜色变深、舌下络脉有瘀曲等。

由于三种阴毒都是偏阴属性的,故治疗上应采用“偏阳属性”的方法驱毒。有湿毒的人群,建议每天用温水泡脚20分钟左右;适当吃些温性食物,如羊肉、干姜、肉桂等;也可选择在家艾灸来温补阳气,命门、气海、关元等都是温阳大穴,建议每周灸1~2次,每次15~30分钟。瘀毒人群平时要减少站立、坐着的时间,利用闲时多出去走走,睡觉时双脚抬高,平时可以穿弹力袜。寒毒导致的腰疼、下肢关节疼痛明显的人群,可去正规医院请医生进行针灸治疗。

金银花桔梗茶,防流感

流感流行时节,若能每日服用药茶,可有效预防流感、感冒、咽痛等症状。

桔梗

以下几味药物泡茶,可有效防流感。取板蓝根20克,金银花、桔梗、麦门冬各15克,菊花10克,茶叶、甘草各5克。将桔梗、甘草研为粗末,加入麦门冬、板蓝根煎成的浓液,与茶叶、金银花及菊花共同泡沏。上药可分为6份,每天泡服1份,儿童酌减。方中,金银花清热解毒、凉散风热;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脓;麦门冬滋阴润肺、益胃生津;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咳嗽痰多,试试苏杏粥

刘女士咨询:我父亲这几年饱受咳喘之苦。我在网上看到一个方子,可治疗痰浊哮喘:苏子15克、白芥子10克、杏仁10克、粳米50克、蜂蜜20毫升,前三味磨碎煎汤去渣,入粳米煮成粥,调入蜂蜜食用。请问这个方子有道理吗,咳喘患者都适合吗?

南京市名中医、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肺病科主任中医师颜延凤解答:这个方子可能源于中医著名方剂“三子养亲汤”,取自明代医家韩懋所著的《韩氏医通》,由苏子、白芥子、莱菔子三味药组成,是一个降气快膈、化痰消食的方子。这个方剂适用于痰壅气滞所致的咳嗽,以咳嗽喘逆、痰多胸闷、食少难消、舌苔白腻、脉滑等为主症。这个方剂的“养亲”一词道明是为老年脾虚、食少生痰、痰壅咳喘而设的,所以年高、痰多的患者适合服用。苏子(又名紫苏子)主治咳嗽气喘,白芥子主治痰多,莱菔子主治食痞兼痰,临床中还得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国医大师李辅仁在“三子养亲汤”(苏子、莱菔子各10克,白芥子5克)的基础上,加葶苈子、杏仁各10克,组成“五子定喘汤”,用于痰浊水饮停滞导致的哮喘。需要注意的是,白芥子可能灼伤胃黏膜,用量不宜超过10克;其有一定可能性引起过敏,过敏者禁用。秋冬季怕冷或寒证的患者,可加生姜3片共煎。

苏子

建议患者在中医师指导下对证服用。如久咳不愈,建议做相关检查,比如支气管镜、胸片检查等,排除器质性病变后,可在秋冬季节尝试膏方调理。

冬令时节,天麻进入最佳采收季节。天麻俗称“定风草”,最广为人知的效用就是“补脑”,它既可入药,也可入膳。记者请来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兼治未病中心学术带头人彭康教授,为大家介绍几款冬天时令的天麻养生食谱。

冬春出品有差别

天麻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冬麻为好,质量优良,春季发芽时采挖者名“春麻”,质量较差。气微,性平,味甘,微辛。以质地坚实,体重,有鹦哥嘴,无空心者为佳。

春麻:皱纹粗大,外皮多未去净,色灰褐,体轻,质松泡,易折断,断面常中空,品质稍差。

冬麻:皱纹细而少,外观饱满,色黄白,半透明,体厚而坚实。不易折断,断面平埋,角质样,无空心,品质稍好。

天麻

不仅补脑

还有这些功效

彭康介绍,天麻是一味常用而较名贵的中药,临床多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等症,又名“定风草”。

天麻主入肝经,味甘质润,药性平和,具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之功,可治各种病因之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不论寒热虚实,皆可配伍使用。

天麻的其他隐藏功能包括:

治眩晕、头痛:有镇痛作用,天麻注射液可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血管神经性头痛、脑血管病头痛、中毒性多发性神经炎。

能降血压,可增加外周及冠状动脉血流量,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有明目和显著增强记忆力的作用,天麻对人的大脑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保护和调节作用,能增强视神经的分辨能力,已用作高空飞行人员的脑保健。

推荐几款天麻食谱:

1.天麻煮鸡蛋

原料:天麻片30克,鸡蛋3个,水1000克。

加工方法:先将天麻片放锅内加水煮30分钟后,打入鸡蛋煮熟后即可食用。

功效:改善头痛、目眩。

2.天麻益智仁煮猪脑

原料:天麻片30克,益智仁10克,猪脑子2副。

加工方法:天麻片、益智仁加水文火煎1小时,放入洗净的猪脑子煮熟后食用。

功效:健脑益智,也可以用于脑病后调养。

3.天麻钩藤莲藕羹

原料:天麻15克,钩藤10克,藕粉20克,白糖适量。

加工方法:将天麻、钩藤用干净的白布(或纱布)包好,放入适量清水煎煮后去渣,然后用热汤冲熟藕粉。在冲熟的藕粉中调入适量白糖。

功效:可用于眩晕病。

4.天麻肉片汤

原料:天麻15克、猪肉适量。

加工方法:天麻浸软切片待用。肉片做汤,加入天麻片共煮。药、肉、汤俱食,可常服。

功效:用于高血压、眩晕、头痛者。

5.天麻薏米粥

原料:天麻10克,薏米3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加工方法:将天麻浸软,切成薄片,与薏米、粳米加水煮粥,调入适量白糖即成。

功效:可用于头痛、眩晕。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模板演示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6363号-22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