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医美减肥

预防近视,从小抓起

2024年6月6日是第29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为“关注普遍的眼健康”,活动重点是聚焦近视等屈光不正、白内障、眼底病、青光眼、角膜盲等重点眼病,着重关注儿童青少年、老年人两个重点人群,大力宣传全年龄段全生命周期眼健康的重要意义。

随着电子产品的丰富和发展,近视已呈现低龄化趋势。据报道,2022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1.9%,其中小学生为36.7%,初中生为71.4%,高中生为81.2%。虽总体近视率较2021年(52.6%)下降0.7个百分点,与2018年全国近视摸底调查结果(53.6%)相比,下降1.7个百分点,但形势仍然严峻。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近视人群已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首位。近视发病的年龄越小,未来患高度近视的可能性就越大,而高度近视更可能会引起视网膜病变,不仅危害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影响其未来发展,还会对整个社会造成巨大经济负担。为此,呼吁全社会关注儿童青少年近视,并将关口前移,从小抓起。


近视给儿童青少年带来的影响

  • 学习和生活质量下降:近视可能需要佩戴眼镜,会给儿童青少年在学习和其他日常活动中带来不便。

  • 眼部健康问题:高度近视可能增加患眼部疾病的风险,如视网膜脱落、青光眼、白内障和黄斑变性等。

  • 心理健康影响:对于一些青少年来说,近视可能会影响自信心和社交活动,尤其是在对视力有特定要求的活动中。

  • 家庭经济负担:矫正近视可能需要定期更换眼镜,以及可能的手术费用,会给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

  • 专业和职业选择受限:某些专业或职业对视力有特定要求,近视可能会限制个人的专业或职业的选择。

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核心知识十条

01、预防近视从小从早做起

儿童眼球和视力是逐步发育成熟的。新生儿的眼球较小,眼轴较短,此时双眼处于远视状态,这是生理性远视,称之为“远视储备量”。随着儿童生长发育,眼球逐渐长大,眼轴逐渐变长,远视度数逐渐降低而趋于正视。远视储备量不足指裸眼视力正常,散瞳验光后屈光状态虽未达到近视标准但远视度数低于相应年龄段生理值范围;远视储备量不足容易发展为近视。因此,在1~3岁幼儿期、4~6岁学龄前期、7岁之后学龄期应当定期接受屈光筛查,监测远视储备量。家长要从孩子出生就树立近视防控意识,给孩子一个健康视觉环境,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用眼习惯。

02、每天日间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

户外活动接触阳光,能增加眼内多巴胺等活性物质释放,促进眼球正常发育并抑制眼轴变长,是防控近视有效、经济的方法。户外活动时间与屈光度数、眼轴长度等近视指标显著相关,儿童青少年应坚持每天日间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或者每周累计达到14小时。户外活动要避开午后高温强晒时段。即使阴天,户外活动也对近视有防护效果。

03、养成良好用眼习惯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是诱导近视形成的关键因素,儿童青少年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一是读写做到“三个一”,即“一尺一拳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胸距书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不可平躺、侧躺或趴在床上看书,不可边走边看书,或者在移动的车厢内看书。二是坚持“20—20—20”原则,即近距离用眼20分钟,向约6米远眺20秒以上。三是保持光线适度,白天充分利用自然光线进行照明,同时要避免阳光直射;晚上除开启台灯照明外,室内还应使用适当的背景光源。台灯标准可参考GB/T 9473—2022《读写作业台灯性能要求》。

04、分年龄管控视屏时间

长时间近距离使用电子视屏类产品,易消耗儿童远视储备量,是儿童青少年近视早发、高发的重要原因。0~3岁婴幼儿不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视屏类电子产品;3~6岁幼儿尽量避免其接触和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视屏类电子产品;中小学生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屏幕单次时长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时长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屏幕学习时,屏幕中心位置应在眼睛视线下方10厘米左右,距离为电子屏幕对角线长度的4~6倍,观看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

05、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

在持续用眼后认真规范做眼保健操,可以让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减少调节滞后,改善视疲劳症状,有助于防控近视。做操时应注意清洁双手,找准穴位,力度到位,以略有酸胀感为宜。

06、均衡营养、充足睡眠

0~17岁是眼球和视觉功能发育的重要阶段,需要摄入均衡的营养,家长要引导儿童青少年多摄入鱼类、蛋类、乳类、豆制品等食物,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做到饮食多样化。正常昼夜节律和充足睡眠对儿童青少年的眼睛发育至关重要,幼儿、小学生每天睡眠应不低于10小时,初中生睡眠应不低于9小时,高中生睡眠应不低于8小时。家长应给孩子营造良好睡眠环境,引导孩子按时休息、按时起床、规律作息,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07、遵医散瞳诊断近视

家长观察到孩子有视物凑近、眯眼等异常情况或筛查发现视力变差,应及时到医疗机构进行眼科检查。散瞳验光是使用睫状肌麻痹剂放松眼部调节作用后进行医学验光,为诊断近视的“金标准”。散瞳药物对健康的眼睛不会产生损伤,用药后可短期出现畏光、视近不清症状,停药后可恢复至正常状态。家长应对散瞳验光有正确的认知,遵医嘱进行检查,明确诊断。

08、确诊近视及时干预

一旦确诊近视应及时科学干预,通过配戴眼镜等进行矫正。配戴合适的眼镜可以有效矫正视物不清,延缓近视进展。对于戴镜视力正常者,学龄前儿童及小学生每3~6个月、初高中学生每6~12个月进行复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更换眼镜。耳穴压丸等中医适宜技术经循证医学证实可控制近视进展,学生及家长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规范应用。

09、重视高度近视及相关并发症

近视600度以上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人群中,白内障、开角型青光眼、近视性黄斑病变、视网膜脱离、近视性视神经病变等致盲性眼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应采用及时、适宜的防控干预手段,推迟近视发病年龄,控制近视进展速度,减少高度近视相关并发症引起的不可逆性视功能损害。

10、多方合力共筑“防护墙”

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儿童和医疗卫生机构等各方面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营造爱眼护眼的视觉友好环境,合力共筑近视“防护墙”,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用户评论

微信名字

我强烈赞同这篇文章!我家小孩也最近度数又深了点,感觉真的要开始管控眼睛用久了,平时玩电子产品时间太长确实问题很大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凉笙墨染

小时候自己经常读书看报纸却近视越来越重,可能是遗传吧。不过父母亲确实应该多多注意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保护视力!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夜晟洛

我觉得预防近视不能光靠户外运动,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啊,比如看书、用电脑等等都要注意眼睛劳逸结合,从小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很重要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衫负雪

这篇文章说的太对啦,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的近视问题!我现在每天早上都会带着孩子去公园玩锻炼身体,听说户外活动能够抑制近视的发展,还比看电视运动的益处大多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袂婉约

的确从娃娃抓起很重要,我们现在很多小孩都从小就接触电子产品了,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用眼习惯!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凉月流沐@

我觉得预防近视最重要的还是要从小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比如不要长时间处于黑暗的环境下看书、使用电子设备时要保持适当的距离等等。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苏莫晨

同意!户外运动确实对视力有好处,不过光靠运动是不够的,还需要科学用眼,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用眼疲劳!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盲从于你

预防近视,从小抓起?我觉得有点空泛啊,应该给家长提供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方法。比如哪些运动对眼睛好?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如何控制?等等!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发呆

说的太对了,我家孩子现在一年级,已经开始注意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长了,也要带他经常去户外活动,让他的视力得到更好的保护!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莫名的青春

我小时候就近视了,那时候并没有那么多关于预防近视的知识和方法,希望现在的家长能够重视孩子的视力健康!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拥菢过后只剰凄凉

这篇文章说的没错,从娃娃抓起很重要!我们一定要早点重视孩子们的视力问题,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花海

我觉得每个年龄段的看护方法都不一样。 小孩需要多户外活动, 青少年要注意用眼距离和时间控制, 成人要定期做全面检查, 预防不及时导致的问题更严重!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余温散尽ぺ

我最近带孩子去做了一次视力检查,发现他的视力已经开始下降了,看来真是不能忽视这个问题了!以后一定要按照文章里说的方法来预防近视!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绳情

从小抓起?太容易说啦,实际操作起来可不好!工作忙,家事多,家长能抽出时间去关注孩子視力的发展吗?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廖

这篇文章很及时很有必要,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沉溺于电子产品,如果家长不提醒督促,他们的视力一定会受到损害!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笑抵千言

预防近视可以从许多方面做起!不仅要有户外活动、科学用眼,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均衡营养补充眼部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残留の笑颜

预防近视确实要从小抓起,家长要注意孩子的用眼习惯,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使用电子产品的习惯。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清原

这篇文章提醒了我们每个人保护视力的重要性!尤其是如今人们生活节奏快、时间紧凑的情况下,更要关注孩子的视力健康!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模板演示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6363号-22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