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记得2009年左右铺天盖地的“畅润茶”、“减肥茶”广告吗?其背后的公司贝盛源,曾经一年营收近8.7亿元,早在2010年就在港股上市,可以说取得了无限的成功。
但近十年来,百胜园已经彻底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其市值和业绩几乎减半。甚至有消息称,2021年将遭受巨额亏损,只能卖房保业绩。这十几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一个小小的功能性茶包一年轻松赚8.7亿收入
碧生源成立于2000年,当时立顿靠销售袋泡茶赢得了行业第一名。创始人意识到市场潜力,将产品定位为功能性茶包,并从一开始就瞄准了女性消费者。
此后十年,碧森源依靠长润茶和减肥茶两大产品迅速发展。当时类似“碧森源牌长润茶”的广告不仅随处可见,还在超市、商店甚至药店的显眼处放置。旗下有两款袋泡茶产品。
财报显示,百胜园巅峰时期两款产品销售额达8.7亿元,仅长润茶一项营收就达5.66亿元,被业界誉为市场奇迹。
药监局出手,主要产品更名后业绩下滑。
2016年,国家药监局发布新规定,要求保健品不得带有功效宣传文字,减肥茶因此停产。虽然后来更名为“长井茶”并恢复生产,但销量却大减。向前。
2015年,打着“减肥”之名的保健品也越来越多,“减肥茶”也失去了以往的竞争力。销量下降后,公司只能投入更多的销售费用来帮助宣传,但广告效果哪怕很小,也造成了恶性循环。
无力应对的碧生源也尝试向普通茶饮料领域转型,比如玫瑰红茶等袋泡茶产品。但市场反响平平,也拉开了公司业绩持续下滑的序幕。
卖茶还是做广告?消费者不再付费的原因有很多
除了市场竞争力丧失和“更名风波”的影响外,碧生源自身的问题也难辞其咎。比如,在铺天盖地的宣传下,消费者质疑其“广告”,被检验的产品质量不符合标准。
据业内人士介绍,按照2009年的成本测算,百胜园茶叶每袋成本仅为4毛钱,平均零售价高达2元每袋。虽然考虑到运输、宣传等成本,利润可能不高,但这也引发了质疑。
最要命的是,广告无处不在,但在北京市场监管局抽查时却发现,药店销售的百胜园产品实测“霉菌、酵母菌”值超标多超过6次就被判定为不合格,这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
危机面前我们并没有坐以待毙,但损失也不容忽视。
在健康潮流盛行的当下,百胜园也想以酵素果冻、膳食纤维粉等新产品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但目前的销量和业绩并不乐观,2021年再次陷入亏损。
碧生源预计2021年亏损120-1.3亿元,创历史新高。 2021年,该公司在上海出售8套房子仅获得4963万元。如果除去这部分收入,损失也不小。
百胜园20年的发展,既瞄准了市场空白,创造了财富,创造了机遇,也面临着无法适应市场变化后的危机。陷入困境的百盛园也需要瞄准另一个消费需求来完成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