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医减肥

2021年最新减肥产品 2020减肥产品

当地时间9月1日,欧洲丹麦制药公司诺和诺德股价上涨逾2%,包括非上市股票在内的总市值超过4210亿美元,终结了奢侈品制造商LVMH酩悦轩尼诗集团(路威酩轩集团)。 LVMUY.US)连续两年半位居榜首,成为欧洲市值最高的公司。

这个数字直接超过了2022年丹麦全国的GDP。

8月10日,诺和诺德公布2023年上半年财务报告。报告期内,公司总营收达到1076亿丹麦克朗,折合159亿美元,同比增长29%;净利润达到392亿丹麦克朗。相当于58亿美元,同比增长43%。

业绩如此快速的增长得益于抗糖尿病和减肥业务的大幅增长。上半年,诺和诺德抗糖尿病板块销售额达547亿丹麦克朗,同比增长49%。减肥药销售额达到181.8亿丹麦克朗,同比增长惊人的158%。

业绩高速增长、排名欧洲市值冠军的背后,是诺和诺德旗下治疗减肥和糖尿病的畅销药——索马鲁肽,所向披靡,秒杀所有人。

受益于减肥药的不仅仅是诺和诺德。另一家国际制药巨头礼来公司也在8月8日公布了上半年业绩。数据显示,礼来公司的减肥药替波肽共销售15.5亿美元,仅第二季度销售额就达到9.8亿美元。环比增长72%。放量速度震惊了市场。

自从2021年以索马鲁肽为代表的GLP-1减肥药在美国获批以来,全球刮起一股减肥旋风,包括马斯克在内的富豪名人纷纷登上舞台。蒙特利尔资本市场银行高级分析师Evan Segelman预测,在减肥需求的推动下,GLP-1减肥药物到2030年将达到1000亿美元。

很快,这股旋风就袭击了中国。无论是原研厂商还是中国药企都已经虎视眈眈,等待机会。

毕竟中国的减肥药市场这么香。

中国不缺乏肥胖者。尤其是在“重口味”饮食习惯的影响下。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 显示:

我国居民水果、豆类、豆制品、奶类消费量仍较低,维生素A、钙等膳食摄入量仍不足;

与每户每天食盐推荐量5克相比,过剩量仍然较大;

家庭人均每日食用油消耗量达到43.2克,远高于推荐值上限(30克);

18.9%的中小学生经常饮用含糖饮料;

这种饮食习惯是由于中餐固有的煎炸特点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不到50年的时间里,物质生活从相对贫困转变为极其富裕。在一些中老年人的印象中,年轻的时候还很饿,现在已经饱了。

因此,以大鱼大肉大肥大肥为美食的习惯思维仍然主导着中国人的饮食,也直接推高了中国人的肥胖水平。

近日,《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报告发表在学术期刊《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olism》(IF:5.8)上。报告指出,我国总体超重人群比例为34.8%,肥胖人群比例为14.1%。

按此比例计算,我国约有4.87亿超重人群和1.97亿肥胖人群。

随着肥胖人数持续增加,根据Frost & Sullivan数据,2030年中国肥胖人口将达到3.29亿。

如果保守估计十分之一的肥胖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那么消费者数量将达到3290万。如果每人花费金额为2000元,那么市场至少将达到658亿元,而普遍预计大概率不会低于1000亿元。

市场巨大,但真正有效的减肥药却很少。

在GLP-1药物之前,目前在中国只有奥利司他获批。

矿网数据显示,2018年奥利司他中国市场规模为2.61亿元,2020年将快速增长至7.4亿元,期间复合增长率达68.38%。但此后,奥利司他突然“遇冷”,销量直线下降。 2022年我国该药总体规模仅为4.98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奥利司他之所以短命的原因,一是奥利司他本身疗效较差,副作用较多;其次,疫情影响造成销售困难;第三,是因为GLP-1药品的突然崛起。

大家都在翘首以待利拉鲁肽、索马鲁肽、度拉鲁肽等“肽”的早日到来。

中国的减肥市场不可能不被关注。

2021年4月,诺和诺德索马鲁肽(商品名:Novota)首次在中国获批上市。到2022年,诺富特在华收入已达21.96亿丹麦克朗(约合人民币20.85亿元)。

此外,诺和诺德的利拉鲁肽和礼来的度拉鲁肽都有良好的销售业绩和趋势。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这些“肽”在中国的适应症是糖尿病,而不是更广泛的减肥领域。

迄今为止,我国唯一获批的GLP-1减肥药物是今年7月华东医药批准的利拉鲁肽注射液(中文商品名:利鲁平)。

但由于利拉鲁肽作为第一代GLP-1减肥药,名气和效果远不如升级版索马鲁肽,而且利拉鲁肽需要每日注射,费用更高,因此华东医药获批后被称为中国首个减重注射对公司业绩及二级市场均无重大影响。

这场大戏都是关于更好的产品,如索马鲁肽或度拉鲁肽。

因此,今年年初,礼来公司宣布,在研药物替泽帕肽在中国针对肥胖或超重成人患者的期临床试验取得了积极结果。

今年6月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显示,诺和诺德提交了司美鲁肽注射液减肥适应症的上市申请。 8月21日,礼来公司提交了替泊肽注射液在中国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并获受理。

除了原研厂商的积极布局外,更多的骨干竞争力来自于国内药企。包括恒瑞制药、石药集团、中国生物制药、丽珠制药等国内龙头企业:

2023年5月7日,恒瑞医药旗下福建盛地药业有限公司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颁发GIP及GLP-1受体激动剂HRS9531注射液《中国肥胖患病率及相关并发症:1580万成年人的横断面真实世界研究》号。临床试验将在不久的将来进行。测试。

6月7日,食药监药品审评中心官网显示,中国生物制药子公司正大天晴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已向监管部门提交GLP-1生物类似药索马鲁肽注射液的临床试验。申请。

8月29日,石药集团宣布,集团研发的索马鲁肽注射液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开展临床试验。

据粗略统计,目前国内至少有25家公司选择开发以减肥为管线的GLP-1药物。

如果加上以糖尿病为突破口的研发,已有近40家企业准备在该领域“从虎口夺食”。在如此复杂的形势下,一些企业选择了“知难而退”的策略。

例如,今年7月,汉宇制药主动撤回了GLP-1药物利拉鲁肽注射液的上市注册申请。

然而,在重利的诱惑下,更多的企业抱着“为什么不是我”的想法,继续大赌注。

尽管创新药物押注的是未来的不确定性,尽管GLP-1药物描绘的减肥市场规模足够吸引人。然而,“人潮涌动”的内卷化,注定了当潮水退去时,很多人力、物力、资源、金钱都将随着尘埃落定而变得毫无用处。

在目前GLP-1药物的研发中,我们发现大量企业的研发是在同一个目标、同一个进度上。这意味着很多产品很可能会一起推出。

在我国,根据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的规定:某种产品的竞争格局达到3家以上的,可以进行批量采购。

如此一来,不仅很多无法进入集中采购的企业的研发费用被浪费,而且即使进入集中采购的企业也可能无法以量取胜,足以弥补之前的成本。

这种内卷化的情况在中国创新药圈并不是独一无二的,过去的经验教训也有很多。

医药界曾经流传过一个笑话:医学界在看创新药,创新药在看PD-1。

2018年6月,百时美施贵宝在中国推出了首个上市的PD-1药物。适应症是肺癌,每年费用高达28万。

然而,从2018年到2021年短短三年时间,国内就推出了10款PD-1型号,价格也在医保谈判中跌至9万/年或5万/年,甚至最终降价。至35,000/年。

重磅药品降价对于患者来说是个好消息,但对于真金白银投入的创新药企,或者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同质化竞争过于严重,会削弱企业的生存空间。并且还会占用大量资金和临床资源,对药物研发生态造成负面影响。

更简单地说,当研发不能带来利润时,企业研发的积极性就会减弱,创新药就更难出现。

这其实是中国创新药的通病。瑞欣咨询指出,目前我国受理的新药中有41%是基于6%的热门靶点,导致靶点同质化严重。

这就导致一些药物在流行之前往往就已经“浮肿”了。

内卷化的背后是国内基础研究薄弱、新靶点发现能力弱。现阶段,我国首次发现的能够成为临床创新药物的新靶点还很少。国内药企往往只能按照国外发现的靶点进行后续开发。

减肥药物的现状只是一个典型的缩影。

2021年最新减肥产品和减肥神药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模板演示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6363号-22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