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肚腩又叫做腹型肥胖,定义:男性的腰围大于等于90公分,女性的腰围大于等于85公分,称之为腹型肥胖。
肥胖症不只是体重超标的表现,更是人体内部功能及组织代谢分泌异常的外在表现, 是反映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肥胖症严重者会增加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病、高尿酸血症、肥胖相关性肾病及心脑血管病等发病风险。
临床数据显示,腹型肥胖人患糖尿病的机会高33倍、患高血压机会高压29倍。而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者要想减肚腩却不容易,有的患者反而越减腹部的脂肪越多。
“三高”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认为是气血、脏腑功能失衡的造成,“三高”者血管往往血液流通不畅,机体气血阴阳失衡,因此三高患者要减肚腩不容易。
中医认为,心主血脉,肝藏血,脾统血,内至五脏六腑,外到皮肉筋骨,都依赖血液的滋养而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正常运行是人体阴阳平衡的结果。
从中医的角度看,胖子大多数属于痰湿体质,痰湿体质表现为痰多、汗多、身体常感觉黏滞不清爽。这种体质的成因是人体脾虚,气血津液运化失调。中医里的“痰、湿、淤”就像三兄弟一样难以分家,痰湿体质者常合并瘀血内阻。因此,肥胖的人“痰、湿、淤”合而为病,心脑血管病的概率更高。
中医认为痰湿体质的人容易头晕,治疗上就要健脾化痰,活血祛湿,通过加强脾胃的运化功能,痰浊才能运化。同时要做好血管的保护工作,避免血管硬化、发脆甚至破裂,否则将导致严重的疾病。
预防长大肚腩的方法主要在于饮食与运动。现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仍然可以见到很多“不会吃”的患者,或者“自以为会吃”的患者,通常是听说某样东西好就使劲吃,结果“过犹不及”,反而危害健康。“会吃”包括会选食材!懂得搭配!关键时候要借助中医中药来及时调整体质的偏颇;对于三高及心脑血管病患者来说,还要掌握饮食宜忌,才能吃出健康血管。
中国营养学会与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制定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制订了膳食宝塔。这个膳食宝塔共分五层,包括我们每天应吃的主要食物种类。各层位置和面积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
第一层为谷类、薯类和杂豆,应注意三者合理搭配,每人每天应该吃250~400g,其中应包括50g~100g的粗粮或全谷制品;
第二层为蔬菜和水果,每天应吃新鲜蔬菜300g~500g和新鲜水果200g~400g,且两者各有优势,不能只取其一;
第三层为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每天应该吃125g~225g,其中鱼虾类50g~100g,畜、禽肉50g~75g,蛋类25g~50g。动物内脏胆固醇较高,不宜过多食用。
第四层为奶类、大豆类和坚果,每天应吃相当于鲜奶300g的奶类及奶制品,以及相当于干大豆30g~50g的大豆及其制品。坚果蛋白质与大豆相似,可吃5g~10g坚果替代相应量的大豆。
第五层塔顶为烹调油和食盐,每天烹调油不应超过25g~30g,食盐不超过6g。
饮食需要精细调整的同时,根据药食同源理论,我院治未病中心特推出系列药膳和减脂茶饮,为您提供豁痰化湿,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的中药茶饮,希望助您远离大肚腩,刮去腹内油脂!根据痰、湿、瘀的成因,我们特供痰湿体质、湿热体质、血瘀体质、阳虚体质、气郁体质、气虚体质等八种偏颇体质药膳。